对86400的重新认识

从做技术的没日没夜转型到自由职业者,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规划。听了看了很多时间管理的书《和时间作朋友》、《晨型人更容易成功》,觉得作者讲的都很同意,但是自己实践起来不知从何做起。

时间在哪里?

2018年一次偶然机会在拆书帮线下拆书活动中认识崔律,了解到她是律师,相信她在时间管理方面比较有经验。又在微课中发起了《精时力100天训练营》于是就决定参加,可以从0到跨出第一步。

一、一日三分 VS 24小时

在训练营中学习到“一日三分”,就是把一天分为三等分:

【早起—12:00】

【12:00—18:00】

【18:00—睡觉】

24小时被分为三个时间段,当时我在转型后,仍然要睡到8-9点起床,10点开始进入工作状态,却头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要做什么。于是慢慢调整到早晨6点起床,将时间分为3块,把一天时间拉长,有中午和晚上的界限立好,非常清晰。

日本作者 中岛孝忠《4点起床》这本书里,作者利用早晨4点到9点通勤前的时间,运动,读书,看新闻,处理重要的事到之后写作出书,9点到下午5点工作时间,晚上6点到睡觉前就是陪伴家人或者自己的时间,顺利从一个职业经理人转型成为一位企业主,和一位书评家,顺利斜杠。

“一日三分”把早晨的时间利用起来做一些学习成长的事,一年积累下来就多出了2个多月的时间。

二、日清单 VS To do list

了解了一日三分之后我很高兴的就去把每天日程写下来,实践下来发现还是没有把一天的日程完成,经常中间有这个事打扰,那个事临时要处理。在崔律说到日清单的V1.0和V1.1版本中看到同样两个相同的日程安排,因为安排的时间点不同,效率会有很大的不同。

日清单V1.0&V1.1

To do list更偏向硬日程,如果有临时任务或者状况,就不容易去调整。而日清单的目的是“日清”,就是通过合理安排自己的精力,专注时间段,有效时间段来达到今日事今日毕。

三、效能 VS 效率

在实践时间管理中,我很容易就碰到一旦任务过重过烦琐,就有懈怠心理,不想去面对,导致的结果就是被搁置。在心情好的时候又会去多做,最后就是感觉得又回到了起点。

当时特别为了时间管理去采访了前强生公司的高管Alan老师,在他和我分享中提到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中的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即了解所要去到的目的地之后,再从现在起点走过去,包括计划和路径。他分享到效率不等于效能,效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到达目的地,即成为一只生金蛋的金鹅而不是产很多蛋的疲劳鹅。

高效to do app中的四色法就可以很好的区分,【红色】代表重要紧急的事,【黄色】代表重要不紧急的事,【蓝色】代表不重要紧急的事,【绿色】代表不重要不紧急的事。一天中不宜安排太多红色任务,红色和黄色可以更多在自己专注力集中的时候去做,这样就能看到日清单经过日程中时间的排序不同带来的效果不同。

结语:

一个日清单,让我学习到了时间管理并不是to do list这么简单,而是有更多精力的管理,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专注的时间,想达到的目标来安排所谓的时间表。

一日三分,可以延长一天的时间,做对未来有建设的事!

日清单,日清的过程就是精力管理的过程,找到自己的有效time zoom!

四色管理,更多让位给重要不紧急的事,不慌不乱,做时间的主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100 红丽 时间管理100讲 第一课 1/100 自从14年在uc浏览器上,看到了战隼老师的博客,后来就在网...
    中驿的丽丽阅读 2,303评论 1 9
  • 坐公交,错了。作死,拖着行李箱走了一公里,脚踢到了路上翘起的一块砖,这酸爽…… 下了地铁,想去麦当劳点个随心配,坐...
    橘子没汽水阅读 74评论 0 0
  • 早早预定电影票,文艺一回,共赴《大鱼海棠》十二年之约。 走出电影院,心情还算平静。平心而论,大鱼呈现的一切,满足了...
    留逝阅读 509评论 0 1
  • 今天厂里比较忙,因为过两天展会,老板去其他工厂借三套沙发回来摆场,当然,这就需要我们去把它拉回来。室外应该36度高...
    郑胜杰阅读 24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