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韧性生长:估值与价值共振向上

来源 | 镭射财经(leishecaijing)

如果用两个词来概述金融科技上市公司在过去一年的表现,当属“韧性”与“价值”。

从各家金融科技公司披露的资产负债表来看,2024年整体上是“缩量”的一年;而从利润表来看,亦是稳健增长,经营效率大幅提升的一年。

一减一增背后,金融科技的韧性和价值进一步增强,增强的逻辑则在于内部和外部两个因素驱动。

外部,互联网助贷监管规则完善落地,为金融科技上市公司创造更加稳定的经营环境,规模较大、体系完善、模式成熟的金融科技公司迎来长期发展机遇。行业洗牌加剧,头部平台的确定性反而强化。

内部,金融科技公司回归场景和科技本位,立足科技输出,专注促成贷款,资金成本、获客效率和资产质量显著优化。同时夯实普惠金融、消费者保护责任,价值底色变得更丰富更厚重。

金融科技的价值重塑在资本市场也得到估值修复的印证。自2023年以来,金融科技上市公司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回报投资者,市值不断提升,价值投资的逻辑显现。

客观来讲,作为科技公司而言,金融科技上市公司的PE值仍处于较低水平。随着金融科技公司的盈利确定性上升,价值内涵增加,估值修复的力度也将得以持续。

经营质效力促估值修复

长期以来,金融科技上市公司的估值都处于较低位置,但在过去一年多,金融科技上市公司的估值修复明显提速。

2024年至2025年4月23日,各家金融科技中概股股价持续上涨,PE和PB指标也呈现改善趋势。具体表现如下:

奇富科技累计涨幅159.34%,市盈率6.7,市净率1.7

乐信累计涨幅282.46%,市盈率8.8,市净率0.9

信也科技累计涨幅62.07%,市盈率5.8,市净率0.91(信也科技市值修复启动时间较早,股价自2021年开始持续上涨,增长超两倍)

小赢科技累计涨幅211.83%,市盈率3.2,市净率0.7

嘉银科技累计涨幅117.88%,市盈率4.1,市净率1.4

宜人智科累计涨幅91.67%,市盈率2.5,市净率0.41(宜人智科2023年就开启上涨趋势,当年累计涨幅127.79%)

尽管各家金融科技上市公司的估值得到修复,但向上的空间依然较大。以PE指标(市盈率)做参考,当前金融科技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总市值/净利润)多处于6倍以下,低于银行平均水平,但金融科技商业模式相较银行重资产模式更轻,科技含量更大,具备更大的估值弹性,整个板块的价值仍然被低估。

支撑金融科技上市公司估值修复的动力来源两方面:一个是加大股东回报力度,另一个是夯实稳健经营能力。

去年,多家金融科技上市公司表示,将继续通过维持或增加分红来向股东回馈更多的价值。公开资料显示,奇富科技、信也科技、小赢科技、嘉银科技、宜人智科等企业,已经采取增派股息、股票回购计划等方式,为股东创造价值。

以信也科技为例,信也科技在2024年累计投入1.6亿美元用于股东回报,占全年净利润的49%。

经营层面,金融科技上市公司在2024年的表现可圈可点,尤其是在获客效率、金融机构合作、资金成本、资产质量等关键经营指标上进一步优化和改善。

根据财报信息,2024全年,奇富科技的重复借款人贡献(复借率)为93.1%,而2023年为91.6%;连接了162个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及26120万消费者与潜在信贷需求,累计较上年增加了11.0%;资产支持证券(ABS)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进一步优化了资金结构和资金成本。

风险表现上,奇富科技在2024 年显著降低了整体投资组合风险,90+不良率降至2.09%。并于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首日逾期率4.8%,30天回收率88.1%,整体风险表现于第四季度达到全年最佳水平。

乐信在2024年四季度新增资产早期风险指标FPD7环比下降约8%,FPD30+环比下降约9%;入催率环比下降约4%,90+不良率环比下降3%,各项风险指标连续多季度改善。四季度资金成本下降26个bp,2024全年已累计下降超200个bp。

嘉银科技在2024年促成贷款规模达到1008亿,同比增长14.4%。同时,嘉银科技不良率保持低位,2024年底90天+不良率为1.16%,较上年同期下降0.32%,连续四个季度风险改善。

2024年,宜人智科逾期1-30天、31-60天和61-90天的贷款逾期率分别为1.6%、1.2%和1.1%,相比上年同期的2%、1.4%和1.2,显著下降。

基于稳健的资产质量,以及多元化的资金结构和成本优势,金融科技上市公司即便在贷款规模收缩时也能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况且,在存量市场形态中,金融科技公司更加关注长期持续的发展能力,早已不再唯规模论,多数企业也已不再披露规模目标。

这即是金融科技上市公司向上生长的韧性所在。

生态协同引领价值迭代

业绩数据只是观察金融科技企业的一个微小切口,以科技为支撑的协同生态才是它的全部价值内涵。

如今谈到金融科技公司,已经同以往单一的撮合贷款角色大有不同,资金资产的促成合作只是金融科技服务的一个价值节点,普惠金融、消费者保护、社会责任,成为金融科技公司愈发重视并且加以践行的生态之基。

在金融服务层面,金融科技公司借助高效获客、智能风控、数智运营的技术能力,精准地将金融机构和用户的融资需求相匹配。通过消费金融和小微金融数字化服务平台,为提振消费、普惠金融添砖加瓦。

数据显示,作为公司战略重点之一的小微业务,信也科技在2024年全年为超过82.6万家小微用户和个体工商户提供580亿元信贷科技服务,交易额同比增长23%,占集团国内业务比重近三成。

根据奇富科技2024年ESG报告,2024年,奇富科技协助金融机构向泛小微企业精准投放资金达1003.7亿元,占整体业务规模的31.2%。特别是在服务“三农”领域,奇富科技形成“金融支持+产业赋能”的特色模式,通过数字化信贷服务触达398万三农用户,全年促成涉农贷款124.4亿元。

不止于金融助农,奇富科技还开展科技助农,深度参与乡村产业振兴,持续为云南禄劝县提供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并与乡村笔记联合发起“乡村助力计划”,借助“互联网+助农”新模式打造农产品上行通道,为多个县域特色产业建立品牌化、标准化发展路径。

众所周知,金融科技公司主要服务的小微及大众普惠客群,是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有效覆盖和充分满足的客群。面对这些融资需求强烈但风险复杂的客群,金融科技公司只能向科技要效率,提升智能风控的精准度和降低服务运营成本。

以奇富科技为例,奇富科技通过构建三维知识图谱体系:关系图谱以97.26%的覆盖率精准识别小微企业,产品图谱通过1.9万个跨领域实体库覆盖81.3%的小微企业,事理图谱则聚焦300余个行业事件与指标,深度解析70%小微企业的经营规律。再配合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将经营数据与产业研报智能关联,显著提升风险评估精度。

在消费者保护层面,金融科技公司优化金融消保工作机制,锚定高质量金融消保目标,从消费者适当性管理、消费者金融教育、个人信息保护、线上黑灰产治理等方面,全面提升金融消保工作质效。

尤其是,随着金融业数字科技创新深入推进,数字科技也成为金融科技企业进行消保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

比如嘉银科技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了精准科学的反欺诈规则、策略、模型和图谱,自主研发的“明察”反欺诈系统和“启鸣星”系统,实现了欺诈案件的高效识别、实时处置和贷中拦截,有效避免了业务风险和用户损失。

维信金科通过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搭建了“天幕”反黑反诈骗体系,2024 年,通过该体系全年提醒用户近70000人,拨测AI外呼提醒用户谨防诈骗数量超1.9万次,协助客户共同应对或澄清的诈骗事件324起。

从ESG角度来看,金融科技上市公司更加注重自身业务的合规性,承担更多责任,正是其打造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必由之路。眼下,无论是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还是用户,也都推着金融科技公司沿着这条路坚定前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