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赋
衣者,蔽体之需,御寒之具也。 然其功岂止于此? 观其形,察其色,辨其质,审其饰,则知其性,明其志,鉴其德,显其仪。 是故,穿衣一事,虽日常所为,然关乎礼节,系乎风雅,蕴乎情思,达乎境界不察,不可不慎。
上古之初,先民构木为巢,编草为衣。蔽其体肤,避其风雨,乃生存之本能。 及至文明渐启,桑麻始兴,乃有葛布,后有丝麻。 衣冠初具,形制渐定。黄帝垂裳,尧舜衣褐,虽简朴无华,然已寓秩序之始,礼仪之端。 夏商周秦,冠冕章服,等级森严,衣以明伦,饰以别位。 锦衣玉带,非尊不享;粗麻短褐,乃卑。 衣者,身份之标,秩序之维也。
汉唐气象,雄浑博大袂飘飘,气象万千。 宽袍大袖,尽显雍容;丝绸锦绣,流光溢彩。长安道上,胡服汉制,交融互鉴,别具风姿。宋代理沉静内敛。衣饰趋于简约,线条流畅,色尚素雅。虽无汉唐之奔放,却多一份清丽脱俗之韵。元明之际,蒙汉融合,亦有新制。清朝入关,易服改冠,旗装汉式,并行于世。或有强加,然亦融入华夏衣冠体系,添其新篇。
及至近世,西风东渐,新旧杂陈。 西装革履,旗袍新装,与传统服饰交织辉映。 辛亥革命,剪辫易服,乃思想解放之象社会变革之征。 改革开放,万象更新。 服饰万千,百花齐放。 从单一到多元,从保守到开放,从模仿到创造,衣着之变迁,实为时代步伐之缩影,社会思潮之折射。
观夫今日之衣,材质之丰,前所未有。棉麻丝毛,化纤科技,各逞其能。色彩之绚,目不暇接。 赤橙黄绿,青蓝紫白,随心而选。款式之新,日新月异。休闲便服,职业套装,礼服盛装,运动装备,因时因地因事而异。 设计师巧思,匠心独运,将艺术融入日常,让美感触手可及。
穿衣之道,首在合体。 长短适度,宽窄合宜,方能显人身姿,增其俊朗。 次在洁净。衣必常洗,污垢不存,方显人之整洁,示人己之尊重。 三在协调。颜色搭配,浓淡相宜;款式组合,动静相合;饰物点缀,画龙点睛。 四在得体。场合有别,身份有异,穿着须合时宜,方能不失分寸,彰显修养。
穿衣,亦关乎心境。 着轻便之衣,可感自由之畅;披厚重之裳,可御严寒之苦。 盛装华服,可振精神,增自信;素衣淡服,可养心性,归本真。 衣者,非仅为外物,亦可为内心之寄托,情绪之表达。 衣以载道,道存于心。 一衣一物,亦可映照人品,流露性情。
由是观之,穿衣之道,博大精深。 始于蔽体,终于风雅。 融历史于形制,汇文化于色彩,合技艺于设计,达精神于仪态。 衣,乃文明之徽章,时代之脉搏,个体之名片。善穿衣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非徒尚华丽,亦重内在;非唯求新异,亦存传承。以衣修身,以衣养性,以衣达意,方为穿衣之至境。 愿世人皆能知衣之妙,享衣之趣,以和谐之衣,映照和谐之美,共创美好生活之画卷。
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