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熏腊肠
我们那里过年,家家户户都有做腊肠,而且每一家的口味都略有不同。有的偏辣,有的偏咸,有的偏甜,有的充满了橘子皮的味道。
但是还记得小时候很喜欢加入婆婆妈妈姑姑婶婶的一起“灌”腊肠。腊肠真的是“灌”出来的,有一个漏斗一样的东西,接在类似于某种动物的小肠(?)一头,然后通过漏斗把肉塞进去。塞满了以后,要拿着一根针,在腊肠的全身戳戳戳,为了放走里面的空气。而那个戳戳戳的步骤是我最喜欢的!(大概也有二十年没有玩过了。)
我们那里的腊肠有个重要的一部,就是拿到乡下,放在一间堆满柴火的房子里烟薰,直至熏干,这样不仅可以保存很久,还造就了它与众不同的风味。(突然觉得我像在写舌尖上的中国的旁白,大家可以自行想象那个画面。)
其实我小时候并不是那么喜欢吃腊肠,直到初一遇到了我的小姐妹曼迪,去吃了她家的腊肠,才发现腊肠真是个人间美味!
她们家的腊肠味道甜甜咸咸,放在饭里蒸一下,拿出来切片就可以吃,油汁流到饭里,饭也是那么香。
后来,为了迎合我的口味,我们家就弃用了祖传的腊肠秘方,改用了曼迪爷爷家的祖传秘方。
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如果有一天我和曼迪有钱又有闲了,就来把这个祖传秘方“发扬光大”!
5,豆瓣酱
还有一个我觉得商机很大的就是我妈的豆瓣酱,好好包装一下,估计可以和老干妈媲美吧!和大家常听说的郫县豆瓣酱绝对不可同日而语。制作方法应该也是祖传的吧,这么高级的食物不靠几代人的研发和传承应该达不到吧!
酸酸的,甜甜的,辣辣的,不管是做小菜,拌菜还是炒菜,都有独特的风味。
以前过年的时候,我们家的表哥表姐来吃完饭,总是会让妈妈帮她们装一些带回家。所以妈妈总是用一个超级大坛子做,够我们家吃一年还可以分给亲人们。
最重要的是它没有任何的添加剂,就靠辣椒豆瓣盐的天然发酵。不过听我妈说,对哪里的辣椒,几月生的豆瓣都是有讲究的。
妈妈不吃辣,爸爸喜欢重口味。吃不到一起的两个人大概就靠豆瓣酱来维护饭桌上的和平吧!小时候,爸爸吃饭总是会在桌上放 一小碟豆瓣酱,从坛子里挖一勺出来,点几滴香油,感觉一下子就有食欲了。
6,拌茄子
茄子和青椒蒸一蒸,或者烤一烤,然后撕开,放在大碗里,加油盐酱醋拌一拌,就可以上桌了。如果想吃点辣,还可以加上一勺上面提到的豆瓣酱。后来在新加坡也做过,大概茄子不一样,或者新鲜程度不够,而且没有我们那里的青椒,拌出来的口味实在是相差太远。
这是一般会在夏天吃的一道菜,现在蔬菜什么的都没有季节,感觉也没有了小时候那种对季节变化的期待和喜悦了。加之现在生活在赤道上,期待也只有雨季和旱季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