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是否正确呢?有心理学家为此做了专门的试验。
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大学生们学习的材料为1800个词介绍美国公路发展史的文章,测试者以每分钟120个词的中等速度读给他们听。心理学家把大学生分成3组,每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甲组为做摘要组,被要求一边听课,一边摘出要点;乙组为看摘要组,即他们在听课的同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动手写;丙组为无摘要组,他们只是单纯听讲,既不动手写,也看不到有关的要点。
学习之后,心理学家对所有学生进行回忆测验,检查对文章的记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也不看摘要组的成绩最差。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首先,做笔记有助于多种分析器协同作用。用笔记下来,它用到了看、记相应的分析器活动,每一种分析器进入大脑记忆的通道并不一样,但相互都是联系的。同一内容从不同通道进入,能够使记忆更加牢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单凭听觉,会话通信每分钟仅能传达100个单语,而视觉传达的速度则是听觉的2倍;视觉、听觉同时起作用,传达的速度则是听觉的10倍。可见,分析器参与越多,彼此联系越紧密,其记忆效果就越好。这就是用笔记下来的内容容易被记住的原因之一。
其次,做笔记有助于提高记忆力。用笔记下的内容,它与仅看到的内容有本质的差异。前者既有思维参与,又有活动因素,而后者主要是思维参与,其参与程度一般也不如前者。因此,后者的记忆效果不如前者。现代心理学大量实验表明,活动是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的。
例如,前苏联心理学家陈千科的实验:他要求三年级学生解答5道现成的和5道自编的算术题。经过若干时间后,他要求学生再现这些习题中的数字。结果学生们把自编习题里的数字比现成习题里的数字多记住2倍。研究表明,对于同一段学习材料,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成绩优异2倍。由此可见,做笔记对我们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
做笔记能够集中我们的注意力。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必须要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光听不记则有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
记笔记能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记笔记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如果不记笔记,复习时只好从头到尾去读教材,这样既花时间,又难得要领效果不佳。如果在听课的同时记下讲课的纲要、重点和疑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对照笔记进行复习时,就会既有系统、有条理,又觉得亲切熟悉,因而复习起来会事半功倍。
记笔记能够让我们获得新知识。笔记可以记下书本上没有而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到的一些新知识、新观点。不断积累,便能获得许多新知识。
既然做笔记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在日后的学习中,怎样才能记好课堂笔记呢?
做好记笔记的准备工作。笔记本是必不可少的,最好给每课程准备一个单独的笔记本,不要在一个本里同时记几门课的笔记,这样会很混乱。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笔,以便通过颜色突出重点,区分不同的内容。
要用笔记,而不要依靠录音机。使用录音机,虽然能将老师讲课的内容全录下来,但自己没参与记的过程,做笔记的好处也无法体现。此外,录下来的内容复习起来也太费时、费力。每页笔记的右侧划一竖线,留出1/3或1/4的空白,用于课后拾遗补阙,或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左侧的大半页纸用于做课堂笔记笔记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在课堂上常用的笔记方式有要点笔记、提纲笔记及图表笔记等。
(1)要点笔记:不是将教师讲的每句话都记录下来,而是抓取知识要点,如重要的概念、论点、论据、结论、公式、定理、定律等,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
(2)提纲笔记:这种笔记以教师的课堂板书为基础,首先记下主讲章节的大小标题,并用大小写数字按授课内容的顺序分出不同的层次,在每一层次中记下要点和有关细节。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3)图表笔记:利用一些简单的图形和箭头连线,把教学的主要内容绘成关系图,或者列表加以说明。图表比单纯的文字更加形象和概括。
提高书写速度。书写速度太慢,势必跟不上讲课进度,影响笔记质量。要学会一些提高笔记速度的方法,如不必将每个字都写得横平竖直、工工整整,可以潦草地快速书写;可以简化某些字和词,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书写符号,比如用“*”代表“因为”,用“#”代表“所以”。但要注意不要过于潦草、过于简化而使自己也看不懂所记的内容是什么。速写的目的是提高笔记效率。
在笔记遗漏时,要保持平静。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担心,不要总是惦记着漏掉的笔记而影响听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出一定的空间,课后求助于同学或老师,把遗漏的笔记尽快补上。
课后要及时检查笔记。下课后,从头至尾阅读一遍自己记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将遗漏之处补全。同时还可将自己对讲课内容的理解及自己的收获和感想写在笔记右侧的空白处。这样,就能使笔记变得更加完整、充实、完善。
增强记忆力的关键是提高注意力,因为注意力的高低直接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其智商水准的高低。
有这么一道益智抢答题:在公车始发站上来三个乘客;在下一站上来两人,下去一人;再下一站上来五人,下去三人;再下一站…许多人都以为会问最后剩下几个乘客,便一边听边计算人数。可是到最后问题竟是:“公车一共停了几站?”听题者由于只注意乘客数,而没有数公车站数,虽然注意听了却没把注意力放在应该记忆的事物上,结果白费力气。
要增强记忆力,有许多方法。但采用这些方法之前有个绝对必要的条件,那就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所要记忆的对象上来。没有意识地去记,或观察不认真细致,都是记不住的。有人认为背诵不是什么高级脑力活动,只有较强的背诵能力也没什么了不起,因此不愿意积极地努力背诵。这种观念实际上是错误的。
那么,怎样才能使注意力集中到要记忆的对象上呢?首先要对想要记忆的对象感兴趣。举个例子,新来的老师要想很快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是根本不可能的。可是老师会很快记住那些显眼的学生,如课堂上爱发言的学生、学习特别好的学生、最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等。相反,对那些不显眼的学生、缺乏个性的学生,老师就很难在短时期内记住他们的名字其次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持之以恒。
注意的习惯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在事情开始时要能立即集中注意力于活动对象在活动发展过程中,需要能保持高度注意,尽可能减少分散力遇到困难时,则能动员自己的意志力,迫使自己思想集中;结束时仍能使注意保持紧张状态。有始有终,不虎头蛇尾。
一旦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无论从事任何活动都会事半功倍。另一方面,也要有意识地经常进行调控注意力的训练。比如,经常提醒自己集中注意某一事物,目不斜视、耳不旁听,力求在大脑中只形成一个兴奋中心。过一会儿,再把自己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别的事物上,而置原来的注意对象于不顾,经常这样练习,就能提高自己调控注意力的能力。
当然,我们也会经常遇到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有哪些方法可以应付这种困境,改善注意力当你无法集中精力时,又是一个人在房间里的话,可以采用一种简便的办法自言自语。我们经常看到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一边做游戏,一面自言自语,颇感自得其乐。这种用自我对话来刺激大脑功能的语言,被瑞士心理学家称之为“自我中心语言”。对于难懂的逻辑问题,同样可以采取“自我中心语言”来打消念头、集中思想,不但易于记忆,而且能帮助理解问题,加深印象。
当考试、做功课或者工作中要作出某项决策时,却被外在的其他事物所吸引,无法专心,怎么办?美国有一所记忆术训练学校对此进行了专项研究,并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大致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先将注意力转移到钢笔、课本、玩具、零食等各类琐碎的事物上。
第二阶段:凝视某一目的物,直到厌烦为止。
第三阶段:将眼睛闭起来,回忆刚才所见的事物,例如圆珠笔,将其颜色、形状、长短等外形特征描绘在脑海中。
第四阶段:将思维从圆珠笔上移开,然后睁开眼睛第五阶段:间隔30秒。
接着,再选其他事物重新从第一阶段做起。
根据受此训练的人介绍,刚接受训练时,精神集中力无法持续8秒钟以上,但经过一周的训练后,集中力便能持续到3~4分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掌握了改善注意力的方法,要坚持不懈地锻炼,才能收到成效,提高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