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顺视点]:新观点:如何提高学校形象宣传的性价比?
伴随新学期开学钟声,新学年学校形象宣传、品牌培植、传播、经营又拉开了年度序幕,如何提高学校形象宣传、品牌培植、传播、经营的性价比?,如何使投入与产出更划算?
欲解决这个困惑,必须明晰移动互动网背景下,学校形象、品牌宣传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是传播路经及侧重点发生了变化。
过去,传播重在播,看在哪一级新闻媒体播,因播有影响了,人们才传,即先播后传,走的是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的路线。
移动互动网时代,传播重在传,重在微博、微信网友的复制、点评、转发。先基于粉丝的忠诚度,然后以粉丝为核心传播源完成从美誉度到知名度传播。今天学校营销、宣传核心,不是占用受众的眼球,而是占领受众的嘴巴,其实也不是占领受众的嘴巴而是手指,说白了靠内容情感性打动受众的内心,让其产生关联、联想、互动,打的是人性牌。
电台、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仅能从仪式感和知名度上带来学校品牌的认知价值,主要是通过转诉或是有效传阅实现再一次传播,无法实现无限量有效的转发、分享。
自媒体时代,信息分布在每一个人的手机上,每个人都像个基站,每个人都可以复制,每个人都可以转发,每个人都可以传播、分享,可做到无限量及时有效传播,并容易产生具有超规模的交叉式传播。
二是学校与受众关系交互变了。
传统学校形象宣传、品牌培植、传播、经营,属于“独白”,自言自语,受众只有被动接受的份儿,甚至在某些时段被强制灌输式地灌入信息,不存在有效性互动和及时性信息互享。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进入“对白”阶段,属于固定的问答式,仅仅存在程式化的交流,没有做到真正的互动。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进入了有效的“对话”阶段,多元互问互答,非程式沟通占据主流,多元深度对话、沟通、碰撞、生成、创新成为了可能。
三是学校价值定义变了。
过去,学校价值定义是官方说了算,现在是老百姓用脚投票。
过去,学校价值定义重在普适性,现在重在选择性,重在对学校愿景、目标、价值观认同上。
过去,学校价值定义重在性价比,现在重在体验、超值服务上。
过去,学校价值定义重在教育本身价值,现在重在教育品牌附加值,如身份认同、内心自我感受等象征价值。
另外我想与同行探讨的是投放宣传广告效益问题。
投放广告首要任务是发现自已核心目标群。其次找到精准传播路径。传播无非就是两个角度,一个主动,另一个被动。主动传播,就是这个人的“资讯模式”是什么?被动传播,就是这个人的“生活空间”是什么?
例如,对于90后来说,主动资讯模式是:微信/QQ、人人、网络视频、网络游戏;
若幼儿园、中小学潜在目标客户是70后、80后,主动资讯模式就是:微搏、微信、百度、网站;他们总要回家的,总要上班的,周末也会去看看电影逛逛街,因此写字楼、公寓楼、影院是他们主要生活空间。
对于50岁以上的人,如果不是商务人士,他的主动资讯模式主要还是电视、报纸,生活空间是小区和卖场。
传播要达到一个消费者,无非就是抓住他最主要“资讯模式”和最主要的“生活空间”。
亲,“提高学校形象宣传、品牌培植、传播、经营的性价比”最有效方式你清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