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水果上市时,有个朋友总要给我快递一箱。有时是桃、枇杷,有时是柑橘、苹果,最近,他微信我,说买了一箱荔枝,百年老树上采摘的呢,叫我关注快递提醒短信。却之不恭,我只有心怀感激。
很多的人遇上,见过,有的留下手机号,有的扫下二维码,有的则像一幅幅沙画,露了个影,被遗忘之手一抹,痕迹无存,记忆全无。但还是有那么几个人,你们见过几次,却成了久长的朋友。
送荔枝的人,就是我寥寥可数的几个朋友之一。我们交往10几年了。怎样在工作时一见如故,很快成了朋友,时至今日,我仍然不得究竟。问朋友,他说与我同感。我俩年龄相差十几岁,我好静,喜欢喝茶,坐椅子上安安静静看点书,朋友呢,好动,坐他开的车,我时刻不忘系上安全带。但我们见面了,总能天南海北、云山雾罩地聊下去。不在乎聊什么,只要话题轻松、开怀。我们像两个无忧无虑、尚未经过风见过雨的年轻人,忘了年龄,忘了家庭,当然也完全忘了工作上的那些烦心的人和事。逢年过节,我们不聚会。只是每次聊完大天后,我们下楼,去马路对面小巷子一家小店,要一份正宗的大邑毛血旺,一份爆炒毛肚,再点两三个小菜,四瓶雪花啤酒。喝完即告别。他回新都陪老婆娃儿,再过几天,他又要去安徽项目部。我转回办公室,继续观哭笑不得之人,做哭笑不得之事。然后,等到某一天,又收到一条温暖的短信,像前几天那条提醒我“荔枝送达,已存菜鸟”的短信一样。
荔枝到了。个大,色鲜,味美。家里人少,一人吃了几个,还剩一大袋。“日啖荔枝三百颗”的是苏轼,但那只是东坡的白日梦。就算老先生某天运气爆棚,天上突降鸿运,荔枝堆满他漏气敞风的破屋,恐怕也舍不得多吃几颗,而是会用祖传的法子冷藏起来吧。朋友送的荔枝还得吃几天,当然也要放进冰箱。
古人早知道荔枝是个不好伺候的主。白居易《荔枝图序》记载,荔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他们是怎么办的呢?无它,跟现代人的保鲜技法差不多:冷藏。最近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长安的荔枝》中,主角李善德为了把远在千里之外的荔枝运到长安,费了老大劲,什么分枝植瓮法啦,盐洗隔水法啦,冰块保鲜与竹箨(念:tuo,四声)封藏法啦,通通用上,可以延长保质期10天。
这是小说笔法,当不得真。最近上市的水果多,枇杷、车厘子、西瓜,满大街吆喝着卖,家里有人嘴馋,买了不少回家,荔枝的日消耗量就小了。前天晚上9点多,我看冰箱里还剩了7、8颗荔枝,拿出看了看,表皮已经褪色,剥开果肉不再晶莹,尝尝无异味,本着节约光荣,丢弃百年老树荔枝可耻的想法,一股脑吃了。但我高估了自己肠胃的解毒和加工能力,半个小时不到,头开始轻微发晕,恶心想吐。忍了一会,没办法了,冲去卫生间倾倒了几次。症状消减,澡也不想洗了,喝了一大杯水,直接赖床上睡了。半夜起床上厕所,某人猛不丁冒出一句:你娃可能中D了。
中D就中D吧。荔枝虽微,但毕竟是朋友大老远邮递来的。当然咯,这么说显得有点矫情,但我吃时,确实没尝出荔枝肉已经变质。
“当时吃着还行啊,谁晓得......”我倒上床,想跟某人说,贵妃娘娘吃颗荔枝多费劲,落难时,还被人当作罪案之一,以致殒命马嵬坡。珍惜吧。
“XX送的荔枝,确实味道好吧?”但某人不想理我了。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贵妃娘娘吃荔枝的事肯定是皇家绝密,居易老爷子又是打哪儿得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