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上午,在公交车站等车时,偶然间看到了这样一幕:
一位六十几岁的老人领着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在和一位出租车司机砍价。
可能是因为目的地不算远,所以司机和老人说,载他和孩子,两人付五块钱就好了。
但老人却执意要给司机三块钱。
虽然我们这里是小城市,打车五六块钱很正常,但两个人只付司机三块钱,这不是价钱上的角逐,而是对司机本身这个行业有些不尊重了。
最后,砍价失败,司机去寻其他乘客,老人和小孩在原地等公交。
事情到这里当然没有结束。
等了一会公交没来,孩子便哭着喊着要老人带他去旁边的超市,老人没有办法,一脸无奈地领着孩子进了超市。
两分钟后,老人和孩子走了出来。
老人依旧一脸无奈的表情,眉头皱的似乎比刚才更深了些,而小孩,脸上欢喜的表情直接映射了他欢快且满足的心情,与之伴随的还有蹦蹦跳跳的动作。
让他如此开心的,正是他手里拿着的玩具。
那是一个不小的方块盒子,盒子表面印刻着赛车的图案,其中一面是透明的,透过那层薄薄的塑料膜,我能看见里面精致的赛车模型和它旁边看似操作复杂的遥控器。
据我幼时玩玩具经验,这赛车在那时售价二十块左右,而现在,至少需要七八十元才能买下。
我当时的心情,就像赛车盒子里的遥控器一样复杂。
我想不通为什么老人连五块钱的车费都要讨价还价,而给孙子(据我推测应该是孙子,或者是外孙子)花费将近一百元买玩具却如此果断。
02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乞丐,他每天都去人流密集的地方乞讨,靠人们的施舍度日,每天讨到的钱也不固定,有时多一点,有时少一点。得的多时,他就买一些好吃且贵的食物,得的少时,他就吃一些便宜的,就这样日复一日地重复着。
有人劝他,每天拿出一些钱攒下,赚的多时就多攒几块,赚的少时就少攒几块,哪怕平时吃的差些,等时间长了,就可以拿着攒下的钱去做些生意,生活也会变得更好。
但乞丐却不这么想,他觉得能享乐一天是一天,那样攒钱,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攒到做生意的资本。
于是他依然一意孤行,重复着以往的生活,直到年老体衰,没有力气去乞讨时,才想到自己没有一点积蓄,后悔万分。
其实如果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乞丐”。
他们不会权衡眼前利益和未来利益的重要性,在两个利益间,选择了更触手可得的那个,放弃了收益更高,更长久,也更具发展的未来利益。
现在把文章开头的老人和这个乞丐放在一起观察,就会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偏颇的根深蒂固的价值观。
两个形容词缺一不可。
这样的价值观促使他们做出对未来发展不利的事情,而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更差的结果发生。
被老人宠溺的孩子,会一次次索要自己心仪的物品,孩子当然不会看标价衡量老人是否支付得起,他只知道如果自己想要,老人一定会满足他。
这并不是最坏的结果,最坏的结果是当老人真的支付不起自己的心仪之物时,他一定会使用各种手段去获得,或撒娇、或哭闹、或直接拿着那件自认为属于他的物品跑出去。
而这样偏颇的价值观已经在孩子的脑中成型。
很多风险大、预期小的东西一旦经日积月累后爆发,就会如山洪暴雨一样剧烈。
03
《异类》一书中提到了马太效应这个概念。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马太效应描述了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这一现象,这一现象用在很多情境下都十分受用,穷人与富人之间、强国和弱国之间,包括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也暗含这一效应所导致的结果。
那一个人如果拥有偏颇的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后,会怎么样呢?
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一个骇人听闻的事件。
在湖南衡阳,一个13岁的男孩用羊角锤打死了他的父母。
而事情的起因却是很小的一件事,男孩被父母批评。
男孩的家庭比较特殊,妈妈和姐姐智力上都有问题,无法外出工作,男孩要读书,所以家里只剩下父亲这一个顶梁柱,而男孩也成了家里唯一的希望。
为了让男孩出人头地,父亲起早贪黑地打工,拼命赚钱供男孩上学,在吃穿用度上也努力给他最好的,所以从小到大,他没有受一点苦。
从小过惯了被宠溺、骄纵的生活,他的性格也变得狂妄、顽劣,背着父母逃学打游戏,花钱雇人打架、大方地给班里同学买零食,出手阔绰。
而他和父母都不知道的是,一颗扭曲的种子在他的心里已经慢慢滋生。
因为任何时候都会顺他心意,他想要什么都能得到,他觉得世界在围着他一个人转,所以当父母批评他时,他根深蒂固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撞击。
批评只是导火索,殊不知他心里的那根引线已经长的无限长。
04
我最讨厌听到的一句话是:孩子还小,长大了就懂事了。
这句话用在任何孩子犯错的场景下都适用。
而说出这话的家长也一定是那些溺爱、骄纵孩子的家长。
或许他们也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所以教育方法亦学父母;或许他们从小就经历了雨雪风霜,所以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受一点委屈。
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形成偏颇的根深蒂固的价值观。
尤为可笑的是,孩子小时候就这样,长大后怎么会突然就变得懂事。
所有结果的发生都会有成百上千的原因作为铺垫。
而毫无根据的巨大转变,在众多人生路上才算得上是屈指可数。
老人也好,乞丐也好,男孩也罢,都是教育和环境下的失败案例,这世间还有很多更夸张、更偏执、更一意孤行的人。
至此,我只能说一句,这世上从来没有真正的随心所欲,有的只是拼命挣脱思想的禁锢,去换取一个相对完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