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 -
写在前面
最近和一位老师朋友聊天,
在说到培养小朋友学习兴趣的时候,她感慨地说:
大学时代信奉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工作一两年后,开始动摇。
大家觉得,
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么?
/ /
我想起自己上学的时候,
成绩每每吊车尾,
有一次班级均分年级倒数,
班主任气急败坏的数落了班级中的老油条们,
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大概意思是:
“你们有没有想过,
总有人在过着你们想要的生活,
而那些现在都不愿意为以后生活投资一些心思的人,
注定会成为社会的底层渣子”
这是我第一次有了面红耳赤的感觉,
我不能想象别人拿钱不当钱的生活,
也不能接受自己寄人篱下,
看人脸色行事的生活,
第一次,我感受到了耻辱,
原来可以这么接近。
参加工作后,才发现,
成年人的世界里,
最好的老师不是兴趣,是耻辱。
我的一个前同事兼好友,
现在工资是我的好几倍,
他曾经对我说过一段话,
让我记忆犹新:
工作后每一次奋斗和努力,
动力的来源都来自于不甘心。
无论是办公室里的心机婊还是办公室外的竞争对手,
一次失败的耻辱足以激起自尊心,
让自己变得更强。
谁的骨子里没点自尊心呢?
对吧。
文字本身没有对错,
只是环境限制了应用的场景和人群。
如果把某项领域的能力增长,
归功到兴趣,
自然是以偏概全的。
小孩子可以,
但放在成年人身上,
碰壁率怎么也得在90%以上,
毕竟能够用兴趣,
让自己变得成功的人,
真的太少太少。
大多人应该还是和我一样,
靠着耻辱感,
靠着“不争馒头争口气”的想法,
在眉毛下的泪水和眉毛上汗水之间,
选择了后者。
看过这样一段话:
环境中的安逸,犹如一个又一个猪圈。
一旦落进去,看似蛮舒服的,有吃有喝有烂泥打滚。
但这所有的舒适,都是需要付账的。
上学的时候,
你可以坐在最后一排睡大觉;
工作的时候,
你可以浑浑噩噩,敷衍了事;
但随之而来的拮据和窘迫,
就是之前安逸欠下的债,
需要用生活和工作上的耻辱来偿还。
就像茨威格在《断头王后》中说的: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耻辱本身并不是礼物,
但如果可以反击那些给你耻辱的人,
他就是礼物。
我的历史不好,
但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我还是能够说出一二,
虽然对勾践的人品不苟同,
但对于勾践这种坚忍、
暗自努力的品质还是蛮佩服的。
我想,
知耻而后勇,不无道理。
最后,
我告诉我的朋友,
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
耻辱才是。
—
以上,
- END -
●你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么?
我是西仔不是西崽,
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也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