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是实干者的勋章,民心是创新者的丰碑

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那句“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十八字的谆谆嘱托,是我们全区干群在21世纪新时代里建功立业的重要评判准则之一。"实干为要、创新为魂"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一种深刻的价值取向。业绩不是冰冷的数字堆砌,而是实干者用汗水浇灌的勋章;人民评价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创新者用智慧赢得的丰碑。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会发现正是那些埋头苦干又勇于突破的人们,用实实在在的业绩书写着时代的答卷,用人民群众的口碑构筑着历史的高度。

实干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也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石。回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程,从小岗村的"大包干"到深圳特区的"杀出一条血路",从高铁网络的纵横驰骋到航天事业的九天揽月,无不是一代代实干家胼手胝足、砥砺奋进的结果。袁隆平院士扎根田间地头六十载,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粮食格局;黄大年教授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奉献,用生命诠释了科技报国的赤子之心。这些实干者从不追求虚名浮利,却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在历史长河中刻下了不朽的印记。

创新思维则是突破发展瓶颈的金钥匙,是引领时代潮流的灵魂所在。在知识经济时代,因循守旧只会被时代抛弃,唯有创新才能赢得未来。华为公司从一家小作坊成长为全球通信巨头,靠的是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的创新魄力;阿里巴巴从杭州公寓起步打造数字经济生态,凭的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创新理念。这些创新者不囿于常规思维,敢于突破条条框框,最终用创新成果赢得了市场和人民的认可。

业绩与民意的辩证统一,构成了评价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的业绩必须经得起人民的检验,只有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成绩,才是货真价实的成绩。焦裕禄治理兰考时曾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带领群众治沙治碱,用短暂的生命换来了百姓长久的怀念;谷文昌在东山岛植树造林,让不毛之地变成海上绿洲,当地百姓自发为他建庙立碑。这些典范告诉我们,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干部好不好,群众心里有杆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