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休息成为一场战争,有点讽刺。
抖动的视线,炮火,枪声,灰色尘土和民房,
男孩的眼睛瞪大,不知所措,被真实的残酷惊吓,
带着绝境中求生的本能,
这是人类进化中筛选来的优质基因。
本能的应激反应,不由思维控制,
抢下战友,社群归属感的行为,
同样不由大脑控制。
奇怪的,进化了长长久久,人类引以为豪的思考,
在战争英雄身上通通输给被忽略的本能,
崇拜者追问复杂的思考过程,
有点可笑不是么。
我们赖以寄托情感的伟大行为,
是被赋予的符号,
是用来点燃所有人,除英雄之外的,
符号,
所以,需要说明书般的解读,讲演文式的感染力,
把符号画成图腾,供人参拜。
本能的反应,被剥离主体,
它不属于施用者,为受用者而生。
英雄们啊,不要在意,
英雄二字不属于你,
你的本能反应也不属于你,
它们,全部属于除你们外的所有人,
要学会接受,
你最悲惨的一天,就是他们最爱你的那一天。
人们爱你们,你已不是你,而是图腾,
聚光灯下,彩色烟花中,有力的音乐节奏,
人们欢呼,鼓掌,不断重复那个符号,
也就是你自认为最悲惨的一天。
人们热血沸腾,你双眼含泪,
他们拜倒在图腾下,
你恐惧在那双被你杀死的空洞双眼中,
欢呼,恐惧,欢呼,愤怒,
暂时离开战场,
却落入一场更难忍的自我复杂情感抗争战。
人类的高级或许可以体现在,
脑力和情感战,永远比本能战更艰难。
人作为群居动物,永远不能只为自己而活,
为国家活,为家人活,为逼不得已的符号活,
或自愿,或被迫,或自己逼迫自己,
有点儿难是不是。
电影作为一个讲故事的艺术门类,
技术的发展固然重要,
但故事本身永远不可替代。
在李安的作品里总能看到"爱他",
"他"是世间万物,广博宽阔的胸怀,
客观呈现不同的立场,难得的智慧视野,
他对每个立场的包容态度,是让人向往的。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不是一部符合爆米花心态的快餐电影,
正是这样,才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