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与暖:鲁迅先生作品的温情和荒凉

冷与暖:鲁迅先生作品的温情和荒凉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鲁迅的自题画像,更是先生一生的誓言和行动的指南。


先生的一生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冷和暖,对朋友的温情,对弱者的同情和对论敌的冷酷无情。


一、得意时朋友认识我们,失意时我们认识朋友。


年少的鲁迅曾有一段繁华的生活,那时他是阔家少爷,即使不是众星捧月,但也春风得意,吃喝无忧。


飞来横祸,爷爷参与科场舞弊,被投入大牢,等待秋后问斩。在尚未问斩之前的一段时光,是让人煎熬的岁月,也是可以活动运作的时光。


有谁忽然从小康之家跌入困顿的泥潭,有谁忽然从繁华的殿堂跌入到粉尘,那种心里的落差实在让人倍受煎熬。这时候,落魄的人会对外界的一切变化格外敏感。家里为了营救爷爷,卖田卖地,疏通关系,爷爷的命总算保住了。

可这样的遭遇让身为儿子的鲁迅父亲格外痛苦。


研究发现,生病大体在于情绪的巨大起伏落差,冰火两重天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的心理自然容易引起疾病。


屋漏偏逢连阴雨,鲁迅的父亲病倒了,家人遍请名医诊治。


既然是名医,那一定是出诊费很高的。


有的不但出场费高,而且药引特别奇特:经霜三年的甘蔗,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平地木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败鼓皮丸等等。

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


治了几年之后啊,人才两空,鲁迅的父亲,还是离开了。


鲁迅小时候有一段时光,他要拿出家里的东西前去典当。身高不过药铺柜台的鲁迅,要奔走在当铺和药铺之间,在人们的白眼和冷漠里,换来药让父亲服用,可是父亲的病,日复一重了。


几年之后,父亲,还是离开了,孤儿寡母过活。

二、母亲的眼泪:走投无路的选择


家里的日子是应该艰难不少,至少是落差巨大,这时候鲁迅的母亲实在没有办法,就把孩子送去上矿务学堂,就是洋务运洋务派开办的学校,这样的学校不收费而且还有补助。

在母亲看来,这是一个出路,可在别人看来,这简直就是辱没祖先,等于把灵魂出卖给鬼子,是很多人所不屑的。


一个远房族叔听说鲁迅上了这个学校,于是就为鲁迅改了一个名字,他的名字原来叫周樟寿,改成了周树人,因为樟是他们的辈分,那个亲戚可能以为带樟字可能有辱周家的名声,于是鲁迅就改成了周树人。由于鲁迅的成绩优异啊,于是就考取了公费留学生,鲁迅最想学的就是医学,因为他认为自己的父亲可能是被庸医耽误了,所以他要学习西医,救治像他父亲这样的病,一方面还可以解除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的痛苦。而且他知道日本的明治维新,就是从医学开始的。鲁迅就到了日本,到了日本之后啊,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三、暗夜里的光芒:异域他乡的温暖

在异国他乡,他看见了清国留学生,把辫子高高盘起,梳得油光可鉴,仿佛高高的富士山,实在是标致极了,而且还在去室内跳舞,弄得烟尘乱飞,鲁迅对他们这种行为实在是痛恨到无以复加。


后来它又辗转到仙台,在异国他乡,遇见了生命中,非常值得感恩的一个人,那就是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无私地帮助他修订讲义,修正血管的位置,而且还问中国关于裹脚的事、迷信鬼神的事,担心他不肯解剖。这让作为弱国子民的先生格外感激,仿佛暗夜里的一道光,照亮了求学路途上的而黑暗。

四、弃医从文:异域他乡里的黑天鹅事件

考试鲁迅及格了,可是在,就天生优越感到日本人那里,他们感到不可思议,一定有猫腻。

一个弱国出来的人,不应该能够及格,肯定是作弊了,或者老师提前给泄题了。

于是他们就联名就写了一封匿名信,匿名信里的第一句,就引用了旧约中的一句话:你改悔吧!

这件事对鲁迅刺激非常大,后来啊,鲁迅,还有一个,就是幻灯片事件,这可以说是鲁迅成长中的两个黑天鹅事件。一群中国人,围观同胞被杀,不单不伤心,反而鼓掌欢呼,让鲁迅意识到,即使强壮的国人,体格再强壮,如果精神与愚昧麻木,要无可救药。

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由于这样独特的身世求学的经历,做为一个弱国子民,他深刻的感受到尊严的重要,他深刻的感受到祖国母亲强大的重要,他深刻的感受到疗救国民的精神的重要性。从文之后,重点要批判的就是,国人的劣根性,所以,他杂取国人种种的劣根性,然后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人物就是阿q。

所以他的作品里呈现出来要的是一种冷,对于民族的劣根性他的批判是不遗余力的。他以笔做投枪,为匕首,狠命的和敌人进行战斗,毫不妥协,至死不渝。

而且他的临终遗言也说,自己的敌人自己一个也不追求原谅,说这就是他作品中的冷,所以我们读鲁迅的作品能感受到那一种冷峻,那种冷冷的,让人胆寒的光,直刺灵魂的弱点,压榨出皮袍下面的小来。

面对劣根性,鲁迅选择的是批判,是解剖。但是鲁迅伟大之处在于他不单批判别人,而且还解剖自己,以及国民身上的那种劣根性、麻木冷漠的看客心理。

六、暖:带着温情的回忆

但是他的作品中,有时也呈现出一些暖性的色彩,这样的作品,集中体现在他写的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里:相对比较冷静,也比较温情。比如说他写自己的老师,是如何教育自己,如何读书,写他的方正质朴,虽有些古板,但总体不失温情。

写赤练蛇的传说,写自己的乐园百草园和苦园私塾,写自己如何期盼高墙外的世界,只看见四角朝天的天空,虽有些批判,但总体是克制的。

写孩子的天真和可爱,有点迷信有点发音不清的长妈妈给自己买来《山海经》,那一刻长妈妈瞬间高大起来。

冷与暖,鲁迅生命里的温情和荒凉,从童年经历角度和求学经历,来解析鲁迅的作品,我们就能够清晰的看出鲁迅作品两种不同色调。

当许多人在批判鲁迅刻薄,无情的时候,我常想起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那句话: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鲁迅的作品为什么呈现出这样的底色?因为那是他独有的经历。

所以风格就是人格,更是人生经历的独特表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鲁迅先生他身为医生,却以笔墨呐喊,他诊断出了中国人身上的久患,并给出了治病良方。鲁迅先生不是一位浪漫的文人,他是一...
    洼泥阅读 3,764评论 0 6
  • 读鲁迅先生久矣。 最早读鲁迅先生,大概是小学时候读他的《少年闰土》,心里刻下了那个手拿钢叉,刺向猹的少年形象。记得...
    只有真诚阅读 3,576评论 2 6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12,193评论 16 22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余生动听阅读 13,587评论 0 11
  • 可爱进取,孤独成精。努力飞翔,天堂翱翔。战争美好,孤独进取。胆大飞翔,成就辉煌。努力进取,遥望,和谐家园。可爱游走...
    赵原野阅读 7,722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