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老友跟我说,前阵子她阳的时候,身体极度难受,想指望无症状的老公做点家务,结果她老公那段日子极其暴躁,她还要看他的脸色说话。
有次参加读书会,有位妈妈说自己从来没有哄孩子睡过觉,一直都是保姆哄睡孩子。
几年前我跟朋友坐地铁,她说她时常把儿子反锁在家,自己出来溜达半天。
这三件事,听上去可能会感到有点偏激,但是他们都是我认识的人。
深深觉得,这样的人,不适合当父母,就算给他们《养娃说明书》也不行。
那位媳妇生病就脾气暴躁的老公,我的分析是,他将“母亲”的角色投射给了“妻子”——当然这是在潜意识层面的,现实中这样的人是察觉不到这一点的。也就是说,他变成了“儿子”,他需要一个身体健康的“妈妈”照顾自己,然而这个“妈妈”阳了,于是就他有了情绪。
而从来没有哄孩子睡觉的妈妈,她小时也没有得到良好的陪伴,她自己还像是个孩子一样,需要有人照顾。
把孩子反锁在家的妈妈也是一样的。
从心理上讲,这样的人,首先需要疗愈自己。有了孩子他们也肯定带不好。
从金钱上讲,最好也是先赚钱,后要孩子。
有位不太熟的朋友,她事业有成,年入千万了,她跟老公就是先做事业,才要的孩子。这样就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和资源了。
如我本人,刚工作没几年就有了孩子,而且还做了全职妈妈,在经济上就特别的被动。
所以,当我看到诸如“年轻人都不愿意要孩子了”这样的话时,我深深地觉得,晚一点要、甚至是不要,都挺好的。
而最不好的,就是太早要了孩子。
然而啊,如果已经有了孩子,那么就接纳,接受现实,然后好好安排时间,好好规划生活,保持心智上的成长,好好养育自己的孩子。
至于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我想说,与其早要了孩子,然后出现各种养育问题,不如晚一点要。先给自己成长的时间,等自己的心智成熟了适合当父母了,再养育一个心智健康的孩子不是更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