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读过毛主席的诗,才知道伟人为什么是伟人

毛泽东,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巍峨的丰碑。伟人,是我们对他的赞誉,也在岁月中度化为他的特指。然而,伟人何以为伟人?是功绩?是智慧?是豪情?还是那无以复加的名望?

读过《菩萨蛮》,就似乎触及到了那伟大的根本。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不懂诗,自然不懂其中的韵脚平仄。

其实,一首真正的好诗,全然不必例会什么韵调,读懂它也未必非要字斟句酌。

大家们详细点评了每一个字句,说尽了诗中的典故韵味,我却全然不能体会。

只是忽然想到,一九二七的春天,一只手里夹着烟卷的青年,站在江边的山头上,望着江水滚滚东流,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于是脱口而出:

“茫茫九派流中国!”

我感到一股广阔的恢宏。九条大江汇入到这奔涌的长江之中,怎么可能不恢宏呢?

“沉沉一线穿南北。”

我不知道一线是什么,但我总觉得气氛变了。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龟蛇是什么又有什么重要?现在这条江,这雨中的世界已然萎靡了。

一九二七的春天,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它的冬天,大革命已然摇摇欲坠,一切美好的设想都即将化为一场灰烬。这怎么能不是灰烬,这是血肉与理想的灰烬。

一个情感丰富的诗人,他怎么能不为这份凄凉所打动?他怎么能不萎靡迷茫?

他站在山头,望着这雄浑的山河,由衷地自豪与赞叹:“茫茫九派流中国”。可他却忘不了现实的苦闷,“沉沉一线穿南北”。他失心落寞,又逢着不该善解人意的山雨,“烟雨莽苍苍”。这条大江也似乎死去了——“龟蛇锁大江”。

这青年狠狠嘬了一口烟,想起来这里好像黄鹤楼的旧址,却没有看见那绝妙的亭子。“黄鹤知何去?”黄鹤你去哪里了呀?黄鹤,我又该去哪里?

“剩有游人处。”只有这孤零零的山头了。

依着诗人的秉性,或该发出一声悲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又或者恼了去,骂这世道的不公平,“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到最后“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希冀着留下一世清名“留取丹书照汗青”;再不然一蹶不振,“今朝有酒今朝醉”,什么也不管了。

一碗酒泼在地下,“把酒酹滔滔”。他似乎与一众骚客也没什么不同,终于要这黑暗的世界诀别了。

“心潮逐浪高!”这世界又变了,走出狭小的豁口,又见一片广阔的田园。其实,世界哪有什么变化,是他不愿服输,不愿就此作罢,他有理想,有信仰,有决心,有要同这黯淡的一切斗争到底的勇气!

他是诗人,所以他伤感,落寞,迷茫。但他不只是诗人,他有他自己的理想、愿望,有他愿意为之奋斗的信仰。于是,他扔下烟头,又或者没有扔下,不重要了,总之,他决心和诗人的情愫割裂,成为一名无可匹敌的斗士,不为名,不为利,不为其它任何的一切,他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同这一切抗争到底。

初读这首诗时,我实在不理解,怎么会是这样的最后一句,实在不知所云,怎么突然就说到什么心浪了。

结合当时的情境,才终于明白,原来他竟处在那样的黑暗没落中。

伟人所以为伟人,不因为他的功绩,不因为他的智慧,也与什么豪情、名望无关,他所以伟大,源自他在失落、无助、迷茫中却依然牢不可摧的心性,源自他敢同一切斗争,愿同一切斗争,能同一切斗争,会同一切斗争的无敌心性。

在他无数的诗歌中,无一不透露这他这样的心性,他怎能不成功,不智慧,不所以为伟人?

他实在有一颗伟大的灵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菩萨蛮·黄鹤楼 》(1927)作者: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
    easy阿朱阅读 1,222评论 2 1
  • 独领风骚,千古第一人,150首毛主席诗词 毛主席诗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给人一种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感觉,其挥写的常...
    吾德之馨阅读 2,803评论 0 1
  • 1、童谣:〈狮子眼鼓鼓〉 (1901年,8岁) 狮子眼鼓鼓, 擦菜子, 煮豆腐, 酒放热些烧, 肉放烂些煮。 简注...
    斯琴巴图2021阅读 1,454评论 0 5
  • “茫茫九派流中国”意为,长江水势浩大,茫茫一片,众多支流流向祖国各地。 “沉沉一线穿南北”,当时的平汉铁路等贯穿南...
    国学末学阅读 698评论 0 6
  • 1927年春,面对蒋介石叛变革命、破坏国共合作,一步步把中国人民拖入血海的时候,毛泽东伫立于长江之滨,嗷啸于白云黄...
    烛光倾城阅读 70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