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35岁这个事情,在职场,35岁你或者超过35岁的你,担心失业吗?
在我们印象里,35岁以上的中年人,即使不事业有成,至少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业市场已经是年轻人的天下了,从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年龄限制到私人企业招聘启事中的岁数要求,就业对年龄的限制毫无掩饰。
网上评论,35岁用工成本大啊,思维不敏捷、向心力不够、工作热情不到等等。反正35岁就是被大多用工单位嫌弃的年龄,间接意思就是35岁你活该没工作。
35岁不好找工作或许在某个区域或者某个行业确实存在的,但是你不能以偏概全啊!你看看周围35岁到65岁的人都是没有工作吗?他们生活的都不好吗?或者你看看你的朋友圈,难道36岁以上的人都是处于这样的一个情况吗?
其实不是的,从企业用人的这个角度来看,35岁的人和年轻人相比只有一个地方需要考虑的,那就是用工成本确实大。
比如说,我给35岁的人开1万的工资,我可以在25岁人里边3000就可以招来,但是呢,你不能去说35岁的这么一波人就因为成本大、思维比年轻人比起来不敏捷就不去用他了。同样的,我也可以说,25岁的人做事不稳重,考虑事情不周全,这些不可量化的东西,不是鉴定35岁失业的标准。
在任何一个时代里面70年代、80年代、00年代,每一代人都会有这么一个现象。他可能不是在35岁,他可能在25岁,也可能在45岁,或者55岁都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我们感觉压力太大。这个压力太大大部分是来源于生活方面引起的,它跟社会结构有关。前一段时间,甲骨文一裁员马上就出来一篇文章,说35岁的人企业不要你了,然后激起了一大波80后的共鸣,产生了连锁的焦虑感,考虑自家的房贷、生活支出等等突然感觉不能生活了。
归根结底每一代人都有这么一个现象。
35岁这个事情在当下我们要客观理性去看待它,与其考虑贩卖焦虑,我们整天掉在35岁现象的泥坑里,以及在各种文章的夹杂里边自我否定或者惶惶不可终日,我们不如去考虑一个更有意义的问题。
其实35岁这个年龄是职业的黄金年龄,你可以去看各大招聘网站,有些核心岗位应聘年龄就是在30岁—35岁起,他怎么不要求22岁起呢?所以不要妄自菲薄,你真正有本事的人,别说35岁,就是你55岁都有大把的人来挖你,要是没有本事的你25岁一样失业。
我们这样子看待问题,所以归根结底这个35岁现象的核心或者更有意义的话题应该是“35岁这个年龄到了的时候,依然让自己的职场有竞争力”。
简单来说,你给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不说你现在的公司,用一句话讲清楚我是谁,如果你可以,那我可以断定你35岁依然是一个向上的职场,如果不行,抛开了公司,你介绍不清楚自己,那你就需要提前2到3年来筹备了。
抛开公司来介绍自己的核心立足点,就是你是否能影响一批人,你是否能影响不止一个公司,也就是说很有价值的东西都在你的脑子里,而不是在这个岗位上。其实任何岗位都有这样一个过程,无论是做销售、人事、行政还是设计,你需要把你这么多年的在这个岗位上思考问题总结下来,形成一套存于自己脑子里边的知识体系,才会边有价值。35岁根本就不是个什么事儿了,会有大把的人来挖你,现在很多企业喜欢的员工是能把知识讲成体系的人。就比如说,我要卖一套茶具,一个好的销售能讲出来怎样把茶壶卖出去的话术,这就是技巧,这不是多么难的事情。有的销售就能讲的出来,基于这个茶具形成了一套销售方案是什么?从客户分析到成交到售后到回访等一些列这才是你核心的价值所在。
所以35岁失业最终还是要看自己的能力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