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则拼命想扩大外圈,实现个体自由,但同时还是要承担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角色,导致内外不能兼顾,陷入了更大的冲突。
那如何才能做到核心与外圈的平衡呢?汉迪指出,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要把工作和生活相分离,恰恰相反,我们需要在工作与生活中共同寻找人生意义。为此,他提出了三个关键词,分别是延续感、连接感和方向感。这三大意识就好像是人生的压舱石,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不可或缺,否则人生就可能随波逐流。
延续感是指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甚至是一种理念,他们存在的意义都不仅仅是他们本身,更意味着对事物的传承和延续,接近一种不朽的存在。换句话说,我们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从过去的人那里接过火炬,传给未来的人,是一个生生不息的链条中的一环。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不会困于当下,才能够将目光放长远,追求对未来的责任感。
连接感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个人迫切需要重新建立与他人、与团体的连接,重新找到自己的社会归属。如果没有归属,不对任何人承诺,不用为任何人做出牺牲,这看上去很自由,实际上却正是人生无意义的来源。建立连接感,就是重新建立忠诚、责任、义务等曾经被现代社会抛弃的观念,每个人不仅仅是为自己而奋斗,更是为社区和更大的共同体而奋斗。
不过,有了延续感和连接感,仍然不足以让我们感到奋斗有意义,还必须加上方向感。方向感就是指对伟大目标的追求,这个目标一定是超越自己的个人利益的。现代社会奉行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正是这一现代教条让我们失去方向感,走到了“历史的尽头”。汉迪指出,要走出这一悖论,我们不能“等靠要”,不能指望他人的指引,而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寻找到能赋予自己意义的伟大目标,用他的原话就是“在黑暗中点燃自己的小小火焰”。
以上就是为你讲述的第三个悖论,空雨衣悖论:现代人该如何逃脱高速运转却没有意义的人生。汉迪提出了甜甜圈原理,核心部分是人生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必须履行的责任,外圈部分是属于个人的自由空间,只有实现了这两个部分的平衡发展,才能既做社会的一分子,又当自由的个人。为此,我们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建立起延续感、连接感和方向感,从而获得人生的意义。
看人看世界,慢慢理解其中,寻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