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词
这篇讲如何解决问题的文章,可以说是近几年来,本人看到的、关于这个主题的、写的浅显易懂的最好的文章,曾在知乎获点赞18万+。当然按文章的作者所提及的,这只是你个人的观点,哈哈确实如此。易经系辞有云:物以类聚、人与群分。能在此推荐此文,希望与本人有同样阅历及同样希冀的同好者,能喜欢、能点悟、能开窍、能用到实处。
真正厉害的人,是怎样分析问题的(之一)
原标题:《一秒钟,看透问题的本质》来源:富研社(ID:dontletmeplay)
作者:谢春霖
01
公司业绩下滑
我先来举一个例子。
假设,你是一家创业公司的 CEO。
最近,你发现公司的业绩,一路下滑,你打算找业务部主管王小锤聊一下,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下一步该如何应对。
于是,你把他叫到了办公室,一脸严肃的问到:“小锤,最近公司业绩一直在下滑,你打算下一步怎么办?”
小锤有些颤抖,紧张的说到:
“老板,这两个月团队走了几个得力干将。另外,这段时间,市场上出现了一个竞争对手,和我们的产品功能基本一致,但价格比我们低了许多,用户现在都觉得我们的产品太贵,都跑去买他们的了,所以业绩才下滑。”
如果能帮我再招募几个销售,适当的再给我一些折扣的权利,我有信心,业绩一定能提上去。
你听上去感觉像是借口,便质问到:
“再招几个销售没问题,我帮你去和人力资源部的李总打声招呼。可价格高不是理由吧,我们一直都是这个价格在卖,而且我们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用的都是好材料,利润本来就不高,现在你再一打折,利润就更少了。”
小锤看你有些犹豫,就继续说到:“现在市场发生变化了,竞争对手开始主动降价,我们也要跟进,晚了也许市场就没了。通过薄利多销,先把竞争对手赶出去,把市场拿回来。”
被他这么一说,你心头一紧,感觉挺有道理,频频点头,还没等你开口,小锤又接着说:“只要您给我打折的权利,再给我配 2 个人,我保证下个月的业绩能有2倍的提升,把市场给拿回来,做不到我就走人。”
你被王小崔诚意所打动,脸上露出了迷人的微笑,便许诺了他提出的条件。
一个月过去了,公司的销售额确实提升了 2 倍,但是由于都是打折出售,算上新增的人力成本,团队的运营成本,利润竟然变为了负数。
并且,竞争对手竟然又降价了,摆出了一副誓死要打价格战的架势,小锤又向你提出了需要更高折扣的请求。
怎么办?
再降?就会亏更多!
不降?市场就没了。
裁人?团队就散了。
小锤,你这是在坑我啊,你焦头烂额,为什么会这样?
那是因为你只看到了表面问题并没有找到本质问题,吃错了药!
什么是表面问题,什么是本质问题?我们又应该如何找到本质问题呢?
02
问题的本质
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要找到本质问题,我们得先看一下到底什么是问题?它是如何产生的?
比如我问你:什么是区块链?
如果你不知道区块链的含义,那么它对你来说是个问题;
而如果你的认知中,已经拥有了区块链的认知,那么这对你来说就不是个问题,或者说,你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再比如,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个月业绩那么差?
这是一个问题吗?
这就不一定了,如果说,公司给你的业绩目标是 100 万,你做了 50 万,那么这就是个问题。
但是,如果目标是 100 万,你也做了 100 万,那么这就不是个问题。
你听到后会反问我:我哪里差了?!
所以问题是什么?
问题就是:期望与现状的落差部分。
假设某件事的期望值是(B),现状是(B’),那么(B'→ B)这个落差部分,就是问题。
为什么我们常说“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因为没有问题,就意味着你不知道目标在哪里,也不知道现状是什么,自然就不知道有什么问题,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随波逐流,一脸迷茫。
比如你刚对一群人讲完一大段话,然后问:“大家还有没有问题?”
大家回答你:“没有问题。”
你千万别天真的以为大家都听懂了,更大的可能是:
他不知道什么算真正的听懂了,以及为什么要听你说这一大段,他没有一个期望值(B);
也不知道自己听懂了什么,没听懂什么,处在游离状态,找不到自己的现状(B’)。
因此,不是他完全听懂了,没有问题,而是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听懂,不知道什么算完全听懂,因而找不到这个落差在哪里,没有发现落差也就没有发现问题,所以只能回答:没有问题。
我们所有的解决办法,都应该是围绕(B'→ B)的这个部分来展开思考的,找不到这个落差部分,我们的解决方案也就无从开始。
可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交流并不是这样的,往往在还没弄清楚问题是什么的情况下,就急于开始给出自己的建议。
比如,文章开头的问题:“小锤,最近公司业绩一直在下滑,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这个问题,其实就很模糊,怎么算下滑?目标业绩是多少?现在业绩是多少?下滑的比例是多少?过去几个月具体是什么情况?
是原来做 100 万,现在变成 30 万?
还是原来做 100 万,现在下降到 80 万?
虽然都是业绩变差了,但这两个问题,显然是不同的问题,一个是要解决70万差额的断崖式下跌,一个是要解决 20 万差额的业绩波动,你给的解决方案当然应该不同。
如果是第一个问题,那可能就需要动大手术了,比如降价拉销售、整个团队大换血,甚至是战略调整;
而如果是第二个问题,那么补两个销售,再给团队打一针鸡血,老大一声吼,大伙们向前冲,也许就能解决。
又比如,闺蜜向你抱怨,最近和男朋友关系不好,怎么办?
你说:“我也不太喜欢他,不喜欢就换一个呗,反正你还年轻”,也许,人家两口子只是昨天的晚饭,因为盐放多了而拌嘴。
比如,员工向你提意见:客户说我们包装太丑了,能不能改一改?
你说:“那我们就重新找个设计师设计一个新包装,替换掉现在的。”
也许,事实情况是 1000 个客户才 1 个人反应,其他人都还挺喜欢。
因此,要解决一个问题,你得先弄明白问题到底是什么,别急于给方案不然,讨论的过程,就会变成鸡同鸭讲,或者用高射炮打蚊子,发现了症状,却下错了药。
那么,我们该如何精准的描述一个问题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