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预警,积极防治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又名麦穗枯、红头瘴、烂麦头,在全世界普遍发生,被称为小麦“癌症”。是我国小麦产区常发性病害,一般年份可减产10%~20%,大流行年份减产50%~60%,甚至绝收,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而且发病后产生的真菌毒素(DON)污染麦粒,影响小麦质量安全,对人畜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为了让大家更好的防治小麦赤霉病,今天就以图文的形式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为害症状

感染症状

病粒与正常粒对比

田间大面积感染

显微镜下病原菌

病原菌手绘图

二,病原

        小麦赤霉病是有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的,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属于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赤霉属;无性态为禾谷镰刀菌。此外,黄色镰刀菌和燕麦镰刀菌等多种镰刀菌也可以引起赤霉病。

三,发病和流行条件

1、气象条件:小麦抽穗扬花期的降雨量、降雨日数和相对湿度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其次是日照时数。小麦抽穗期以后降雨次数多,降雨量大,相对湿度高,日照时数少是组成穗腐大发生的主要原因,尤其开花到乳熟期多雨、高温,穗腐严重。此外穗期多雾、多露也可促进病害发生。

2、菌源数量:越冬菌源量和孢子释放时间与田间病害发生程度的关系十分密切。有足够菌源的重茬地块和距离菌源近的麦田发病严重。种子带菌量大,或种子不进行消毒处理,病苗和烂种率高。土壤带菌量则与发生轻重有一定关系。

3、品种抗病性:小麦品种间对赤霉病抗病性存在有一定差异,抗病品种主要是抗扩展能力较强,发病后往往局限在受侵染小穗及其周围,扩展较慢,严重度较低;而感病品种则扩展较快,发病后常造成多个小穗或全穗枯死。

4、 栽培条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开花期灌水过多,造成田间湿度较大,有利于发病;麦田施氮肥较多,植株群体大,通风透光不良或造成贪青晚熟,也能加重病情。

四,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已有抗赤霉病品种通过审定,可积极选用。

2、适期用药: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是预防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最佳时期。全面落实“见花打药”(扬花5%~10%)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穗部保护。如遇连阴雨、长时间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需进行第二次防治的,应在第一次用药后5~7天再次施药。

3、合理选药:选用高效低残留的药剂种类、足够的有效剂量,是保证预防控制效果的关键。应优先选用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600倍液、或55%苯甲咪鲜胺乳油等药剂进行防治。喷药时可添加98%磷酸二氢钾200-300倍液,不但能提高防效,还能防治早衰,增加千粒重。

4、科学施药:选用高效的施药器械,是保障预防控制效果的基础。推荐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无人机、机动弥雾机、电动喷雾器等施药机械,并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喷药均匀,防治效果更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代森锌 广谱保护性杀菌剂。触杀作用较强阻止病菌侵入植物体内,主要起预防作用。 防治对象:霜霉病、晚疫病、绵疫...
    芸丽阅读 9,580评论 0 2
  • 没有主题的一篇文章,纯粹记录自己的小心情。 今天是上班的第二天,打卡。 两天都在打字,我觉得以此下去,我的打字水平...
    洛小贰阅读 1,891评论 0 0
  • 这,是个什么怪字! 不管我用什么输入法都打不出来! 我把它写在纸上, 盯着它看了良久, 希望能看出些许端倪; 结果...
    aishe阅读 2,688评论 2 2
  • 人生,总是有太多的始料未及,一点一滴全部注入到你的日日月月里。 屋檐有蝉鸣,树下有躺椅,蒲扇就着西瓜,娃娃兜着癞...
    垚舟阅读 3,003评论 0 1
  • Dieters, M. J., Nikles, D. G., Toon, P. G., & Pomroy, P. ...
    董八七阅读 1,22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