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暖”心窝 绘靓民生底色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殷殷嘱托,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群众听民声、解民忧、惠民生,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实事,用力增进民生福祉。

    涵养“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为民情怀,多办“顺民意”的实事。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倾听是首要的技能。呼声是群众需求和期盼的真实反映,牵涉的往往都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只有听得准才能在谋事方向上不偏移、在实事落实上有成效。党员干部要把“问需于民”贯穿工作全过程,把“人民对话框”置顶,主动深入群众了解冷暖需求,从家长里短中把握群众所思所盼,从浅表话语中读懂内在需求,把群众的细碎小事当大事来办,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事抓细抓小办实,用真心、诚心为群众通堵点、疏痛点。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践行“四下基层”制度,以百姓心为心,把群众关注度高、亟须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当成自己的大事,记在心上、扛在肩上,切实把服务群众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将人民群众的一个个“微心愿”转变为履职“幸福清单”。

    涵养“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实干作风,多办“惠民生”的小事。“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群众的事放在他们心头、急在他们心上,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成为他们心头消散不去的“愁云”,成为纠在一起的“疙瘩”。党员干部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紧迫感,把人民群众的幸福作为最大的政绩,大力开展“民呼我为”办实事、“接诉即办”解难题等为民服务活动,以我们“不停歇”争取群众“不等待”,以“一锤接着一锤敲”的实际行动干好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无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是“家长里短”的琐事,党员干部都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涵养“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的坚韧之劲,多办“暖民心”的难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作为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常解民所忧,多办惠民生的实事,方能用辛苦指数换取幸福指数,把“民生清单”变为群众的“幸福账单”。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切实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基层治理作为增进人民福祉的着眼点。要坚持民生优先,紧盯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等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多用春风化雨的措施、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多办排忧解难的好事,在群众“冷、暖、急、盼”上见真情、动真招,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委组织部  叶尔努尔·那斯哈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