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传承

现在回想当我儿时,当妈妈值中年时期,妈妈的口碑真算非常可以了。因为,我做不到……

小的时候有这样的感觉但也只是感觉不知道来由。但是现在到了她当时的年纪大约感觉到了这来由。因为几天前听闻老家一个爷爷的去世,条件反射般的就会去回想与之相关联的人和事,就像大概前年我的姑姥爷去世一样,回忆犹如泄洪般涌来。

她那个年纪也正是我现在这个年纪而已,但是她无论对爸爸那边的甥侄也好,长辈也好,邻居也罢,关系处理游刃有余,小的时候只要妈妈在家里上述所有人员每天都要把我们家门口的泥巴小路踏平。孩子珍视我妈妈的饭菜,长辈邻居寻求妈妈做鞋做衣服的手艺,也乐于和妈妈聊家常,一聊就是上了夜色。所以方才一想到之前有几位爷爷时不时大老远迎面过来,吭吭锵锵的往我家去和妈妈聊聊几句家常,和我逗几句闷子,然后又背着手走出去,画面又有趣又温暖,就好像时不时来审阅一下侄媳妇的工作,因为童年时期的爸爸总在外面。

我长大以后尤其成家以后,还有个很明显的发现,那就是童年和妈妈一起的时候遇到的人都十分有趣和亲切,无论有没有血缘关系,童年那短短几年的相处足够一生去回味,几乎没有人怀有恶意。但是自从自己生活,周边再也没有使我这样放松的人。现在想来,可能都是妈妈的缘故吧……妈妈的人格磁场的缘故吧……

二十岁之前我总能感觉到妈妈的不愉快,尽管她已经做到了人们印象中的人淡如菊,贤良淑德,上孝父母下教子女,每一个环节几近完美。但我总能感觉到她的疲惫和不甘。直到三十岁左右我才意识到她是被一座大山压住了,那块大山可以叫“道德负担”,叫“儒家洗脑”,也可以叫她后来的“信仰约束”。妈妈被逼仄到一个狭窄的隘道里一直没有找到出路。我甚至时常觉得她吃亏就吃亏在有了一点文化接受了一些教育,思想有了开启,智慧被点燃,以至于她有找寻答案的想法,但苦于没有高于她的人给予指点。所以出不来也进不去,一边被大山压迫着自己宽以待人一边苦思冥想在找寻真理的道路上不断的迂回盘旋。当我明白了妈妈的苦楚就开始讨厌儒家教条,讨厌仁义道德,感觉到了为什么古代西方社会在法律不成熟时会产生宗教,那不就是以宗教约束老百姓吗?说中国没有信仰的真的被蒙住了双眼,儒家不正是披了“合情合理”外衣的宗教信仰吗?但是,在缺少知识输入的年代,她除了读《论语》看《圣经》还能看到什么?对了,她还会滚瓜烂熟的背诵“毛主席语录”。转念又想,如果没有这些,她的思想是否连开启的机会都没有。

一代人就是要胜于一代人的,我们抓住他们留下来的“财产”,再开拓出自己的“财产”,然后将这些搅拌一下再留给后人……有幸的是这样的“财富”我的妈妈从她父母那里获得了,我也从我的父母那里获得了……

2023.3.29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