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孙士辰老师的《书信,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感觉写信真是一件奇妙的事。写信人把想说的话变成介于书面和口语之间的文字,半写半说告诉对方。读信呢,就像坐在写信人对面,边听边点头。我也爱写信,以前给朋友同学写,结婚后给老公写,现在给女儿和学生写。不知怎的,本来没有什么话想说,可是一写起信来,语言像溪水一样汩汩而出。
以下是写给女儿的信的一部分:看你为了考个好成绩,上理想的学校,每天学习到很晚,妈妈很欣慰。是啊,年少不努力,要年少有何用?但是,一个人不是光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的,还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好的学习方法。所谓想法是:我学习除了要考出好成绩外还为了什么?我为什么要学习?在学习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的成长除了课本学习还应该有什么别的学习吗?方法呢?好的方法事半功倍,每个学科都有每个学科的特点,除了会利用边角余料的时间,这样的时间有上学放学的路上,有睡觉前起床前,有课间,还有其他零零碎碎的时间。每天晚上把当天的功课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在心里梳理,早上起床前再把昨天过的内容回顾一下,在上学路上在脑子里回忆,想不起来的,到教室里马上背或写。这样日积月累,自然越学越好。希望你早早看透生活的本质,外表是皮囊,吃喝是生理,要有自己的想法,丰富的思想造就有趣的灵魂,灵魂才是一个人的最根本。
写给家长的信的一部分:上午给患病孩子捐款,昨天在群里说了,每个孩子没多有少都要捐一点,可是早晨还是有十多个孩子没带,可能是忘记了。不过有几位家长专门为了捐款跑到学校送了一趟。还有一位妈妈,孩子用自己的零用钱捐了,家长说太少又给我发红包再捐。其实我们所捐的钱对那个生病孩子高昂的医疗费来说是杯水车薪,这样做是让孩子知道拿出自己的一点零花钱就能帮到别人。虽然这种帮助的力量很微小,但人多了就会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强大的正能量。在不影响自己正常学习生活的情况下,尽力去帮助别人,是善举也是美德。
说着容易做着难,站着说话不腰疼,这都是我们愤愤不平时想到的话,可这些话除了能帮你解气外,不能解决一点儿问题。面对困难我们除了一步一步去做,一点一点攻克,似乎没有什么捷径。种子埋到地下只要可以生长它就生长,于是在崖缝间有迎客的青松,在白日不到的地方有盛开的苔花,在漫天黄沙的戈壁有挺拔的白杨,他们不为了什么,只是生长。面对生活的困苦,我们不去怨天尤人,只需面对,尽力而为。
再看这些从自己的信中截取的话,觉得写信真是最自由的表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书信,不仅能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把师生换成母女换成夫妻换成上下级,换成想交流沟通的任何双方,它都是一座挺好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