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再论文字下乡》

Written by 何骏峰

本周阅读了《乡土中国》的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在全书第一句作者写道“从基层看上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第三章末作者又写道“中国如果是乡土社会,怎么会有文字呢”,作者的意思是以当时的社会,没有文字下乡的必要吗?

上周五语文课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对于生活必要的技能,你是支持口口相传还是文字记录?” 这个问题清晰了我对“是否需要文字下乡”的思考。

经过思考,我觉得“不需要下乡”的想法是片面的,至少口口相传只能作主导地位,还是需要文字作辅助的。是否需要文字,要分至少两个方面。像上文的问题,“对于生活必要的技能”,就不需要文字。但“不是生活总必要的技能“,比如文化知识,就有必要使用文字了。

生活的必要技能,因其在生活中所使用,并且可能随时因为生活的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往往需要随机应变,因此口口相传足矣。但是其他的,比如记录发生的事件,比如文化,就必须有文字呀!第一是记忆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错乱,第二是口述的往往会带有讲述者的个人情感,这样记录的事件是不客观的,传授的知识就更加如此了(作者在文中写道“哪里用得着文字?时间里没有阻隔,拉得十分紧,全部文化可以在亲子之间传授无缺”,我对这句话不予苟同)。

可能和生活的时代和环境有关,《乡土中国》也是一本有了几十年历史的书了,当时的中国远不如今天繁荣昌盛。这本书真的是为了“乡土中国”所作的,而我如今却生活在繁荣的城市里,有所差异也是正常的。在这个时代,口口相传已经不可靠了吧?从日常的交流到工作,都是文字。拿极端的例子来说吧,在案件审判的时候都需要文字的证明啊,还有谁相信口述呢?

可能和时代文化的差异也有关系,这里就不展开了。文字下乡是必然的,不需要实在是太片面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文字下乡,费先生从空间(第二章)和时间(第三章)两方面来阐述乡土社会无文字的需要,想要做到文字下乡,要改变乡村...
    竹筠益阅读 53,037评论 0 8
  • 。。。
    wanttolive阅读 108评论 0 0
  • 新年快乐!
    夏和夏和阅读 685评论 6 8
  • 感恩今天小朱又给我们推荐了一个学校,虽然我们尽力了,但是没有成功,不过还是要感谢小朱的热心帮忙。 感恩今天觉察到,...
    武丹yoyo阅读 238评论 0 1
  • 所有的遇见都是美好,今天我遇见了简书,开启了又一个美好。 第一次看到简书这个平台是看到张会娜老师...
    王素丽阅读 437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