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朋友圈里大家忙着晒自己18岁的艳照。我也很想凑一凑热闹,才发现自己从来就没有18岁的照片。想换个晒法,拿现在的除以三,怕别人不知道你老了是咋滴?结果就算了。
再有就是各公众大小号,简书也是,大家纷纷告别2017。我忽然有了学样的念头,也说说我的2017。
上学的时候,每一学期的开始或者结束,我都会按老师的要求写新学期的打算和一学期的小结。工作以后,会根据领导的要求写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这些写都是被动的,任务式的。上学的时候,心思单纯,每次都绞尽脑汁,搜尽枯肠,以期老师的表扬。工作以后,慢慢发现这些东西从来就没有人看,也就跟着张三抄李四,跟着李四抄赵五,跟着赵五抄王六麻子的一通乱抄,敷衍塞责。
从来不曾在哪一年跨年的时候,发自肺腑地想认真地对自己过去的一年做个总结,今年是个例外。
我的2017跟大多数人是一样的,上班下班、逛街购物、吃饭睡觉,普通日子寻常过。如果说有什么不一样的,那就是我写了几篇文章。自我感觉有点文采的是《漫步平江路:因为一条路,恋上一座城》,点击量最高的是《东方桃花洲:美了流年,醉了光阴》,有点深情的是《趁着缘分还在,陪他们慢慢变老》,最矫情的是《这次我要和你说再见》,最觉心疼的是《你流过的泪是渡你的河》……这些文字分别发表在几个公众号和一地方杂志上(过会儿一起上简书)。
滴滴答答地,我发了四十多篇文,包括发在《简书》上的,八万多字吧。我的这些文字在别人看来也许什么都不是。首先是数量:一年才区区八万字,也敢拿出来说事啊。今早就看到我常常关注的一个教育同行王开东老师,2017年光在自己的公众号就写了364篇文,近百万字;简书日更大咖更是数不胜数。其次是质量:我的只不过是一些不咸不淡的故事;不过是说我去过某地或来过某处的所谓游记;生活随笔也就是东拉西扯凑点字数,既不能给别人以人生指导,也不能引发他人的共鸣。
然而,我却敝帚自珍。我觉得至少,2017我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
说起写文的动机,我很惭愧。我原是希望我们活着好歹弄出一点动静。因为突然有一天,半百有余的我发现自己碌碌无为一事无成,飞了大半辈子,竟不曾留下一丝痕迹。我很有些慌乱,总得弄出点响吧,哪怕这微弱的声响只有自己听见呢。
哎,小鸡的理想一把米,鸿鹄安知燕雀安之志!
起初我在公号每发一文,都会不断地转发朋友圈和微信群,渴望有人看、有人赞、有人打赏、有人转,经常半夜三更打开链接看点击量。我也经常会听到别人发自内心或言不由衷的赞叹,特别渴望别人的肯定,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好累!
热度减退之后,我开始审视自己,才发现自己的初心没有错,只是功利心太强了。现在的我已经不太在乎这个了。
九月份以后,我的文字全都发布在简书上,除了《夜幕下独行的女子》的点击过千,其它的都很寥寥。虽然这样,我每天做得最多的还是点开简书看消息,去读别人的文章,去喜欢评论别人的文字。简书成了我的另一个家。那个点击量说一点不在乎那是假的,但我更在意的是我找到了一个可以随时宣泄情绪安放我灵魂的地方。
2017我从朋友圈突围,成为《喜马拉雅》《十点读书会》等有声平台的忠实听众。我听蒋勋说《红楼梦》,听郦波讲《千古最美情诗》,听张爱玲、萧红、杨绛、三毛、龙应台的作品。因为眼疾,我的输入更多是借助这些音频。
我走路听,吃饭听,睡觉听,做家务也听。工作以外的一切业余时间我都用来听有声书。
我特别喜欢蒋勋老师的宽厚温暖,喜欢郦波老师的深情款款,喜欢张爱玲绮丽的比喻,喜欢萧红沉静的叙述,喜欢杨绛淡泊的态度,喜欢三毛的洒脱浪漫,喜欢龙应台的睿智哲思。因为她们我的内心渐渐丰富起来。
2017我的心态渐渐平和,终于放下了汲汲追求的高五级岗位。2014年底我因为零点几分的劣势与高五级岗位失之交臂。那是我们学校最后的名额,很长时间我都活在自责中。年已半百还在做高三班主任,不算不努力,奈何僧多粥少,还有就是让普通教师跟领导干部一起打分,你能胜出才怪。
有一阵子为此快郁闷疯了。
现在想想还是自己在高级职称评定之后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论文写少了,课题研究不参加了,有些可以争取的机会拱手让人了,实在也怪不得别人。
身体的健康,生活的幸福,家庭的和睦,都不是区区一个五级岗可以替代的。
2017我喜欢的和喜欢我的学生越来越多。自从我把“飞花令”带进课堂,我赢得了更多学生的喜欢。我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诗词的种子,也期待这颗种能在他们的心田开出花来。
2017我成功升级为奶奶,听起来是不是很老?上天赐给我们家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天使,我最最亲爱的宝贝小孙女不嫌弃我家的普通平常,她来我家啦。每个人的身份都发生了变化,每个人都多了一份责任,每个人都多了一个开心快乐的理由。
2017是“新我”的开始,2018我想做得更好一点:坚持每周更文,一年写足十五万字。保持内心的平和从容,让日子简单幸福。关注家人的身心健康,锻炼、旅行。
再见2017,2018让我们向着诗和远方,向着幸福,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