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史

礼貌这东西,最终应当是源自心底的尊重和爱,而不应被贴上数不清的标签。

——我自己说的


《礼貌史》是蛮有意思的一本书,详述1789年以来西方世界有关礼仪礼貌的变迁。史料详尽,虽然五十多页的参考文献我并不能看懂。穿插进相应时段和地域的历史,更值得玩味:每一次礼仪的潮起潮落,都是社会变迁的见证。这种神经质的联系——手边一只易拉罐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之间微不足道的息息相关——正是这些永远不会用得上的知识最迷人之处。

受其启发,跳脱出个人的视角,我承认,从小被要求的礼貌、被训练出的做派,确实都是先考虑做给别人看的。礼貌是个人行为,讲礼貌的目的却是其他人:于个人而言,礼貌的目的在于表现出关心和注意。可是做派的背后,总要有尊重和爱来撑腰。

如此,无数过时的怪诞的同道德思想转变产生冲突的礼貌消亡了,但人人都知道,即使没有走一套请安,即使在运动场上激烈对抗,在工作生活中据理力争,在闲暇时打着哈哈,我依然敬你重你。

随着礼貌被固定并推广,成为定义身份和情感的要素——从“我敬你是英雄,所以敬上三碗酒”演变为“我敬上三碗酒,所以敬你是英雄”。这是更经济更省时省力的进化,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情感的抽离。当礼貌被用来定义“我是谁,与我交往的又是谁”,成为区分出一些有教养的人的分界线时,也就意味着,它可以成为另一些人的通道和跳板。考虑到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也会成为这些人中的一员,我决定适时地表示,我也尊重他们。


毕竟尊重本身就是一切礼貌的根源。

——也是我自己说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