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0

我们身边总是有这样一种人,或者我们自己就是这种人;在吵闹的班级,独坐一角,靠窗或靠墙,戴着耳机,看书或睡觉;在聚会的场所里,藏在沙发的一角,捧着手机,想要和手机天荒地老;在三点半的下午茶时间,借口上厕所,却直到下午茶结束还没有出来;在别人说话后,冷漠脸三分钟,最后对话以对方尴尬离场作为结束。如果他长得好看一点,你可能会说:“啊!这个人可以说是十分个性了!”如果他只是你楼下的阿姨的三闺女的姑姑的邻居的二大爷的侄女长相或是你楼下的阿姨的三闺女的姑姑的领居的二大爷的侄女的同桌的长相,恐怕你就会说这个人好奇怪哦!对,这就是颜值及正义的时代,以及外向性格是主流性格的时代。

外向性格是什么时候被被大众所传扬的呢?大约是在二十世纪初左右,美国工业崛起,面对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口,如何给陌生人留下好的印象,如何更好的推销自己成为越来越多人考虑的问题,个性文化也从此逐步兴起。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儿童教育学家也开始帮助孩子们发展有竞争力的个性,并认为,外向的孩子更有可能获得社交和经济上的成功,而内向可能会导致可怕结果,比如酗酒,甚至自杀。孩子们上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学着接受社会化,内向孩子则经常会作为问题案例被挑出来。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哈佛大学也拒收了很多内向型的学生,选择了更多的外向者作学生。内向性格被整个时代嫌弃了,这种意识到今天依旧是这样子,甚至愈演愈烈。团队通常欢迎能言善辩的外向者加入,却对沉默寡言的内向者抱有怀疑;人们对内向者的描述通常都是奇怪的,自闭的,自卑的、皮肤不好的、抑郁的,心理不健全的,对于内向怀着一种不带丝毫怀疑的压迫式的歧视。

其实这些只能说明你不够了解内向性格者,要知道有很多重大文化发明艺术都是由内向性格者创造的,例如万有引力、相对论、谷歌、《1984》等等,著名的内向者如罗斯福、巴菲特、甘地等等。内向性格在今天最大的不适应大概就是没有独立解决的时间以及相对的信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终于把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看完,结尾部分的确令人有些震惊。随着故事情节的波动有些纷乱,白鹿原上的生活百态随着白鹿...
    Gigi_qin阅读 468评论 0 0
  • 【2017年03月23星期四——咖啡冥想】 财富目标:保险业绩每个月不少于100万,保险收入不少于10万,新公司三...
    热瓦昆空阅读 154评论 0 3
  • 我记得我从15年的时候,就开始计划减肥,然而那个时候一直在想: 1.减肥肯定要锻炼呀!那是不是要早起哇?把锻炼时间...
    小胖红阅读 224评论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