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医话(九百七十一)| 疮疹的五脏分证

脾胃虚衰,诸邪遂生。

“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顿闷,乍凉乍热,咳嗽喷嚏,手足梢冷,夜卧惊悸,多睡,并疮疹证,此天行之病也。惟用温凉药治之,不可妄下及妄攻发。受风冷,五脏各有一证;肝脏水疱,肺脏脓疱,心脏斑,脾脏疹,归肾变黑。”

钱乙对疮疹的辨证是以五脏分证立论的。不论是初期时的证候或是痘、疹发出后的见症都是这样。

把呵欠顿闷归属于肝,时发惊悸归属于心,乍凉乍热、手足梢冷归属于脾,面燥腮赤、喷嚏归属于肺。水疱归属于肝,脓疱归属于肺,斑归属于心,疹归属于脾,疹痘黑陷归属于肾。

钱乙认为其治疗原则“温凉药治之,不可妄下及妄攻发”,“宜解毒”目的是使邪毒能从外疏散,从里清解,而不至于邪毒内陷。

代表方药:用紫草散开泻散风,清解热毒。若疹出不快,热盛昏睡可用抱龙丸治之;若疮疹黑陷以百祥丸、牛李膏下之;若出现吐血衄血,则可用生犀磨汁服之;疮疹病后阴虚津伤,余焰未尽,上攻口齿,用五福化毒丹;疮疹入眼成翳,轻则可用羊肝散,重则蝉蜕散。

并提出护理小儿,不可令饥及受风寒,乳母亦当忌口,这样外不致复感新邪,内不致损伤脾胃,病期就容易顺利度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