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一时兴起,为家里买了好多小件。厨房用的,洗手间用的,厅里用的……数量多达20,这是这些年网购以来的巅峰时刻,好在金额不多,不然又要惭悔一番。
其他的小件,很快找到了归属感。只有厅里的贴画,让我有些犯难。
我这人啊,大东西买不起,但又不想让家里太单调,所以之前就在墙上贴了不少。现在,又买了几副贴画,实在有点无处落脚。
一旁的儿子看到贴画,甚是欢喜,也迫不及待和我一起让家里焕然一新。我就没有过多想,只要哪块空的地方大,就往哪儿帖。另外,墙上一些痕迹,我也让他们“遮丑了”。
我这个贴画熟练工,加上儿子的帮忙,很快完工。
我和儿子定下来环顾四周,我忍不住大笑:“儿子,我们家成为了妥妥的幼儿园了”。儿子还跳得老高,兴奋的说“妈妈你太棒了”。
吃完饭,我看来看去,这些贴画,完全没有达到我想象中效果。一个字:乱。
于是,我还是定下来再“设计”,虽然,我与设计豪不搭边。
俗话说,盯着某样事物看久了,总能看出点“花”来。看着儿子玩具的摆放位置,竟灵光咋现,脑子里跳出一个词“分区”。儿子的玩具和画画区,沙发背景墙等。
好在贴上的画还能顺利撕下。
这次贴画,我更加小心谨慎。脑子里先构好图再贴。因为是返工,帖下去,就是一锤定音了。
分区帖好后,我再次环顾,温馨感代替了乱。
贴画后,我想到了教学。我自问了几个问题:
1.学生一来初中,我对他们未来的三年学习规划过吗?
2.我对每个学期有规划过吗?
3.每个星期呢?每天呢?每节课呢?
很惭愧,这些,我都没有真正规划过。都是随大流,被拽着走,所以很多时候会感到措手不及。
就拿一节课来说,最接地气的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早就提出了“主问题”设计,“板块式”设计。其实就是强调一节课的整体性、目标性。避免细碎的问题乱了节奏,乱了方寸,最后,把学生带到了不知去向。
贴画需要设计,课堂需要设计,教学需要设计。事实上,生活中处处需要设计,需要规划。因为有了设计,才有更好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