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纪录片《心开出了花》,是陈坤组织的徒步行走活动的记录,参与者穿的T恤上写着“行走的力量”,在这个下雨天,让我很是感伤。对于我来说,缺乏的怕是内心的力量,有太多的对于外界假想的恐惧,不与人说,却在一年当中的某几个夜晚,辗转反侧,满是忧伤。 但愿有一天,自己能与自己和解。期待着。
记住教训,而非错误
这个雨天的忧伤,来自于产假前一个工作上的失误,有一小批货物被忽略在工厂,没有出出去。跟工作链上的伙伴确认了一下,很快就弄清楚了原因,也不算是最坏的结果,且汇报后已经让放宽心。可是,怎么说呢,一直以来秉持的工作观点就是,第一“做对是应该的,做错就是做错了”,第二“没有功劳,苦劳已经用报酬抵了”。
所以内心里,又联想起了在目前公司里犯的一个个错误。非常幸运,领导一直认为一定的错误率是不能避免与可以接受的。都说目前从事的工作,讲究的是“胆大心细”,大部分的活计主要考验“心细”,“胆大”部分基本是先凭借着经验处理,再是多汇报请示,也慢慢演变为“心细”的一部分。
理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心情有点小沉重,毕竟是第一责任人,但是也非常快地原谅了自己,只是下次不能再懒了,自己多做确认。再靠谱的小伙伴都有工作细节疏忽的时候,至少两遍的核对是必须的,自己这边的一遍必须得有。
错误已造成,能总结出经验,做好以后类似错误的预警是最好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足矣。
兼听,但依然有自己的见解
不知道,其他小伙伴有没有同样的感受,跟不同的人出去逛街,常常买回家的东西风格有所差异。在自我认知里,我是比较在乎其他人的评价,相对敏感的,是一个比较好的倾听者,很少强烈地给予太多意见,但是会就自己的观点做一二三点陈述。若意见被认可,常常喜出望外。
轮到听取他人意见时,常常会出现一个四方力均、互不相让的尴尬局面。然后较长时间内,做不了决定。好在作为传统教育下的好学生,知道“写了,多少有得分的概率,不写就是零蛋”,所以在截止时间前,一定会有一个最终的答案。
搞笑的是,我是能接受最坏结果的人。因为在选择的过程里,分分钟觉得肯定是最坏的结果,反而常常被最终结果惊喜到。
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Oscar的黄疸事件。当时认知里面先是判断了某立医院以“最坏结果脑瘫”强烈要求住院照蓝光是为了增加收入。然后又去长辈处获得认可,黄疸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有些小孩退得晚的,三四个月才退的也有,以前人都不讲究这事。在这个同时,又从各亲子类订阅号里获得,常用的对付黄疸的药物茵栀黄是泻药,即便是母乳性黄疸也没有必要停母乳。当多次听到来访的亲戚朋友对于黄疸导致的“黄”提出异议后,各种被刺激与自我怀疑,分分钟担忧会不会真的影响了Oscar的脑发育。并且,开始从家人口中去再三获得最终确认,而大家都不敢确认时,精神崩溃,马上决定要回某立医院住院照蓝光。而最终选择去了另外一家医院做检测,并且依然用回茵栀黄,停掉母乳。结果虽然非常幸运,是虚惊一场,但是时间战线拉得很长。期间流的泪,更让我觉得是脑子里进的水。整个过程是自己玩了自己一把。
从其他人身上找确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秒秒钟觉得自己的内心是缺乏力量的。这种力量的缺乏常常让自己迷失,容易自我否定。既能接受最坏结果,便早点大胆决策。若说经验应该被记住,喜欢绕圈圈这个毛病,得马上改。
永远最爱自己,但不放纵
始终相信,一个人若连自己都不爱,是没有办法去爱其他人的。
所以,通常表现为想到有什么想要,就马上下手买买买。买完之后,三分钟热度过去,又觉得买的东西不够实用。
也所以,出了月子后,束腹带箍着痒,就没有再系。只是每次看到自己肚子上的肉跟豆腐一样柔软不紧致,尤其是去逛街时看到两个大游泳圈,心就好伤。
更所以,因着带娃找不到相对大段的时间记录,就放弃了日记。只是再回想起娃出生后的事情,当时的感受就没有那么强烈了,只觉得每天是吃了睡,睡了吃,然后生出自我荒废已久的萧条。
所以,爱自己也是一种技能,爱自己也是一种自律,爱自己也是一种记录。
赠与Oscar的每日碎碎念
当妈妈看着你,越发觉得你帅气的时候,总是要亲亲你时,妈妈知道自己彻底沦陷在母亲这个角色里,毫无节操,无准则。
爸爸妈妈会一直爱你。
但是在爱你之前,我们永远最爱我们自己。
爱是独立的,希望不会有那么一天,借由着爱的名义,宣扬我们在你面前的存在感。
我能想到最好的爱,是我们独立做着自己的事情,陪着你一起慢慢成长。
我爱你的前提不是母爱的伟大,不是血浓于水,而是我非常地爱我自己,所以我便不想勉强自己,强求你及其他身边的人。
爱是精神的独立,若我能给予自己力量,我便不需要从外界寻求认同,不需要从你、爸爸及其他身边人那里获得认可。
亲爱的Oscar,晚安,妈妈永远最爱妈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