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奏
首页的推荐,没有看到关于“腊八节”的内容。意料之中,但未免还是有一些失落。毕竟对于没有法定假期的传统节日而言,它的存在是那么不痛不痒,淡忘也就成了一种自然而然。只是情绪在重霾中发酵,觉得无论怎样,也要写一些东西去记录去呻吟一下。
1. 腊八节
“俩小的,腊八节别忘了自己煮点儿腊八粥啊!” 突然出现的一条家族群消息使我的目光移到了电脑屏幕右上方。外省避霾避寒的家人们没有忘记在这里坚守的我和表弟。
是哦,原来今天是腊八节。
母亲是北方人,父亲是南方人,儿时,这天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在早晨能喝到一碗咸腊八粥,下午放学到姥姥家还有一碗甜腊八粥,而晚上则会多出一节“劳技课”—陪姥姥泡腊八蒜。后来出了国,上了班,独自一人也会坚守着这份习俗。这幸福说白了就是两碗粥一瓶蒜,但却能让自己开心一整天。
经常听到朋友感慨过节越来越没有节味儿,我不禁思考,到底什么是“节味儿”?后来偶然的机会,在泰国一个近乎被遗忘的中国村庄里的春节经历给了我一个答案—— 习俗带来的仪式感。
飞速的发展带来的是一种快餐的文化,物质的富足催生出精神的空虚。年夜饭可以在外面吃,压岁钱可以用微信发,群发的拜年短信多了分应酬的味道。但一家人一起等待各类谷物、豆类在锅内凝结成一碗腊八粥,等待食醋和蒜瓣浸泡出一瓶腊八蒜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完成一种仪式。“腊八过后就是年”,一碗粥,一瓶蒜聚集起来的其实是对年的期盼,对团圆的期盼。
2. 重霾天
失去嗅觉的这一周里,我以为身体已经自我调节至对周围空气麻痹的状态了,然而一早起床又开始疼痛的嗓子让我预感到似乎这样的平衡又一次被打乱。
从100到200最后突破300大关,从每天的AQI指数和身体的反应来看,总能让我由衷佩服生命的伟大。拿出手机,左边带着防毒面罩的图案和红底黑字的785迅速印证了我的猜测,果然,修炼了半个多月的生理极限又被分分钟打破。
于是,今年的腊八节在重霾的环境里拉开序幕。
3. 重霾中的“喝粥求福”
成都的腊八有个习俗,每到这天,当地有名的寺院文殊院会为市民施粥。为了能讨得这样一碗象征“福慧”的腊八粥,善男信女们甘愿在寒冬中等待数个小时。自然,今天的重霾并不能成为阻挡大家领粥讨吉利的理由;自然,各路本地媒体依然会如往年般图文并茂地报道着市民的热情与积极。
只是今年看到这些照片,心中确是五味陈杂。雾霾中的祈求与对习俗的坚守,似乎更多出了一分悲壮和悲凉。祈求的是未来,而遭遇却在当下。
这样的等待寄托着对来年的期盼,希望家人平安健康,而现实却如一道闪电,以最高调的姿态进行着讽刺,也是无奈。
尾声
今年的腊八节,我戴着口罩买好了食材,为自己熬了一碗粥,泡了一瓶蒜。很庆幸,童年的幸福感还在。纵使讽刺,即便无奈,依旧希望所有的期盼都能实现。春节,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