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挺好的”是中国式家庭最大的谎言

昨晚下班后去医院,忙了一天的妻子在床边一遍遍的问岳父:疼不疼?饿不饿?困不困?难不难受?渴不渴……

岳父刚做完手术,伤口淤血流了出来,把纱布都湿透了,妻子着急的去护士站找人询问情况,岳父躺在病床上,嘴里还是在不停的重复着之前的回答:没事儿!没事儿!

回家的路上,妻子在车里流眼泪,他说长辈总是这样,守着我们总说没事没事,其实心里还是很希望我们去关心他,去照顾他,但就是不说!

有时候想想,的确是这样。做父母的总是不愿。不知道有多少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连父母真实的生活现状到底怎样都不清楚。

因为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懂事,在他们年老后,也同样将“懂事”二字深刻于心。

我挺好的,你不用担心。

我身体没什么毛病,你别惦记。

你过得好就好,我什么都不缺。

这些话,反反复复,听了又听。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也逐渐相信他们真的很好,真的什么也不缺,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不再去细究他们生活中大片的空白去了哪里。

在远距离的关心中,“我挺好的”成为竖在彼此心间的一堵墙,再难看清对方的脸上挂着微笑还是泪滴。

这种平静的表面下,藏着的是中国式家庭最大的谎言。

我至今都记得小学课本里,那篇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篇不足千字的散文却道尽了他此生最大的遗憾。

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母亲的肝病日益严重,但是面对同样承受着病痛的史铁生,母亲选择了隐瞒,强忍住内心同样程度的悲伤,不断地对史铁生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直到母亲被抬上车,直到母亲再也没能回来,他才了解到,原来备受折磨的不止自己一人。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在子女的生活面前,他们自己的生活是那么微不足道。临了也不愿多为自己考虑一分一毫。

其实何止是父母!许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也从小就学会了报喜不报忧!总觉得父母在家里操劳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要懂得孝顺。于是每一次的见面,每一次的通话,即使不开心,即使过的不顺,也要故作姿态,强忍着说一句:我挺好的。

向家里报平安,说一声“我挺好的”成为子女心中对父母最大的孝顺。

但这种回答,恰恰是最大的伪孝顺。

中国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让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八零后九零后的孩子,很少能和父母坐下来,向欧美家庭一样,谈谈心,说说工作。我们总习惯了互相猜测,总习惯了去回避问题。

在自顾不暇的生活之余,我们天真地认为,既然没有办法为家里添喜,那至少也不要让父母徒生忧愁,好像这样就已经足够懂事省心。

前段时间不少人大呼李宗盛写给父亲的歌——《新写的旧歌》深入心底,在歌中,李宗盛写到:

那些年只顾自己,虽然我的追求他无能也无力参与。

在艰难地生活中,我们会因为种种理由不愿让父母了解我们捉襟见肘的生活。

那些烦恼既然说了也无法解决,就不说了吧。

那些苦痛既然说了也是平添担心,就略过吧。

却不知道这些有意的隔离,拉远了我们与父母的距离,将他们关在在我们的生活之外。

这何尝不是一个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李宗盛,对这段父子感情最好的反思呢?

中国式的父母也许难以改变他们默默付出爱的方式,但是我们可以用心去捕捉父母每一句话背后的小情绪。

别让“我挺好的”成为你与父母之间最大的谎言。

那句“我挺好的”其实是“我挺想你的”。

那句“我最近吃得很好”其实是“什么时候能一起吃一顿饭”。

那句“不要担心我”其实是“多陪我聊聊天吧”。

主动告诉父母你的喜怒哀乐,让他们感觉自己依然值得子女依靠。

认真倾听客套话背后父母的真实情绪,让他们察觉自己的感情正在被重视。这才是子女最高级的孝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文参加“读经典好书,写读书感悟”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它平台发表过。 《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
    帅气的昵称呼呼哈黑阅读 743评论 0 1
  • 当夕阳的手拂过我的胸口 你的长发留在我心头 梦的翅膀飞驰而过 你进入我怀中久久 哎 南方姑娘 我一直在守候 在遥远...
    闲狐兔阅读 213评论 0 0
  • 刚刚听完檀教授的课,心里对幸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真幸福是我们的梦想,也是一种很难企及的理想。 我们虽然是农村出身,...
    顺遂自心阅读 315评论 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