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不堪,各路诸侯并起,各自割据一方。其中,实力最强的当然要属袁氏兄弟了。而在这对袁氏兄弟中,最为争气的,当然是袁绍了。家里四世三公,兵多粮光,被选为十八路诸侯之首。当年杀宦官的时候,许多官兵一齐闯入宫廷,见到没有胡子的就杀掉,场面极其血腥,许多官员不得不脱下裤子来证明。可见袁绍是一个多么厉害的人。
要说袁绍是什么时候开始走向人生的下坡路的。就要从官渡之战那一回说起。当时孙权继位曹操封孙权为将军。这就激怒了袁绍,他带着七十万大军来到官渡,准备攻打曹操,前几场风风光光的赢了,但是,之后却一直处于被曹操欺负的状态。如果他当时听了沮授的还有田丰的。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了。田丰叫袁绍不要出兵,袁绍不听,沮授又叫他按兵不动,但是袁绍急在利战,根本就听不进去,来了一句:“岂不闻'兵贵神速'乎?“然后就将沮授押入了大牢里。后面基本上都在听郭图的,而郭图恰恰只会拍马屁。结果全军覆没,并且全家都没有一个活口。
袁绍仗着四世三公,招来了一大帮谋臣,名士,贤人,忠臣是招来了不少,却也招来了一帮只会拍马屁的“咸猪嘴”。而且袁绍他总是因为谋臣太多,而完全不知道听谁的好。所以是常常选错了人,用错了计谋。袁绍又是一个没有主张的人,所以错怪别人的例子就出现了不少,比如说下面这两条:许攸叫袁绍派轻骑兵袭击许昌。审配害怕许攸得到袁绍的重视,成为袁绍的重臣,于是将一堆并莫须有的罪名扣在了许攸的头上,让许攸的一片中心,都成了一堆废品。于是导致许攸愤愤不平的投靠了曹操。张颌和高览,他俩被郭图以后发制人的方式争过了。兵败之后又害怕袁绍对证是非,于是郭图撺掇张颌和高览投靠曹操。而这些叛变袁绍的人到了曹操那里都非常忠心。就是因为袁绍好听小人之言,处处怀疑他们,而曹操却从来不怀疑他们。
在官渡之战前,袁绍刚刚将自己的头号敌人公孙瓒给灭了。就听说孙权被封为大将军。于是他不顾国库丰满还是空虚,不管军士劳累还是精神,一心只要和曹操对战。田丰劝他,他不听。其他人也没什么话好说了,都一心为袁绍出谋划策。可是袁绍是个大奇葩,从头到尾没有听过一个正确的计谋。如果把袁绍发起的官渡之战比作成一张数学卷纸,那么他只做了1+1,而后面的题都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