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桥,一条路,一段人类灾难史

在20世纪的人类历史上,有一段历史绝对不能被忽视,那就是无论是持续时间、涉及国家还是伤亡人数的数字都非常之多的二战。

对于这样的人类灾难,巨大的数字不单纯是个数字,它表明灾难在很多年里都持续发生,在很多国家都重复出现,在很多人的生命里都掀起了惊涛骇浪。

文森特·海因的《桂河》将家族的二战反抗记忆、作者在桂河沿岸的见闻与这段关于桂河的历史交融在一起,以点带面,呈现了真实的以及众人眼中的二战片段。

北碧府只是泰国的桂河边上的一个小村庄,桂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拐角,河面变宽后流向一座三百米长的狭窄大桥。村庄和大桥都因为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桂河大桥》而声名大噪,而实际上,它是因为身上承载的二战记忆广为人知。

为了方便占领地区的军需供给,日军要利用盟军战俘和当地劳工建造一条连接丹彪扎亚至班篷的铁路,桂河大桥就位于这条铁路线上。整个工程造成了一万五千名盟军和十万名本地居民的死亡。这个数字体现的不是工程的艰辛,而是日军的惨无人道。

在北碧府,还有比这座桥更可怕的地方,那就是距此三十公里的山里的一座小型博物馆。博物馆里储藏着许多极其触动人心的物品,它们都是参与修建这个工程的无数牺牲者留下的铁证。

作者还参观过更多的战壕、墓地、纪念馆,它们与作者的祖父、父亲以及写出《桂河大桥》的皮埃尔·布勒等的讲述共同构成了作者心目中的二战印象。

谁也不希望人类再次遭遇这样巨大的灾难,所有关于战争的讲述都不只是为了控诉。在本书的结尾,作者讲述了家中两代男人令人敬佩的表现:

作者的父亲没有下令对俘获的迷路的德国巡逻队开枪,理由是“一个迷路的人已经不能算作敌人了”,这个“迷路”应该是双关;

作者的祖父建议他永远要到好书里去寻找答案,因为只有这些书会不断提醒你“我们不是独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对其他人负有责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