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说:一个人想要获得长久的安宁,一定是因为内心的平静:走过的的路,见过的人,看过的书都在你生命的路程中为你铺设好道路,每一种都是财富。
壹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一个人的村庄》
这本书小编来来回回读了4遍,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感受,内心也变得更为平静和丰富。
《一个人的村庄》是由新疆作家刘亮程编写的一本关于乡村生活的书,作者从写作到出版前前后后七、八年的时间,总计四十万字,在出版之前文章依旧未作任何改动,原汁原味。
这本书作者是以一个“闲人”的角度,将自己看到的花,草,驴马,乃至护家院的狗,从自己周围再到村里的人,将每一种动物和自然结合于一体,充分展示了乡村世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场景。
这曾是华夏民族数千年的生存状态,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后,却成了过着碎片化生活的人们内心的"乡愁"。
在以分秒切割的时间中,在脱离自然的都市生活中,人们不安、焦虑,渴望与自然融为一体,过缓慢、悠长、完整的生活。
缓慢地描摹了这种乡愁,给每一个在时间流浪中的人一个可以认领的故乡。
全文如行云流水一般轻盈,但在读完之后一点一点的沉重才会涌上心头。
书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乡村真实的写照;邻里之间相互谈论的重点,语言的表达无不时时刻刻将人们带往接地气的乡村生活。
翻看作家刘亮程的写作背景,他从小生活在乡村,后来经过考学走出乡村在城市定居,但定居城市之后他心里又想念家乡。
每一种真实的感受都是促使他写作的动力,他充满着善意,将自己过去的所见所闻,一一在笔下写出。
如同他在采访时说:我努力离开农村,住进城市,才发现我最想念的才是农村。
我想这是一种根系文化,一种根植于大地,无论自己处于哪里,处在何种境遇,都将有一种坚定的支撑在我们的身后牢牢支持让我们无所畏惧,坦然善良。
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留下的根系,更是自然的力量,这是无声的语言,久久萦绕,将那久远的无法说出的感受,无法触摸的情怀都一一抚摸。
朴素、沉静、大博,都将重新获得对生命和语言更深刻的体验。
贰
精彩书摘
《对一朵花微笑》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 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土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头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
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
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
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干沟漫流而下。
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
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
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一觉,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
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
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
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
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在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 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
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几下,尝尝味道。
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 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的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
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
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
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
我不懂它们。
叁
作者简介
刘亮程
作家
1962年生于新疆伊犁州塔城县的一个村庄。
代表作品:
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一片叶子下生活》
小说《虚土》《凿空》
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
上述作品中,《鸟叫》《我改变的事物》《对一朵花微笑》《寒风吹彻》《今生今世的证据》等多篇散文入选内地和香港小学、中学、大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