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己对乡村的热爱,借手中拙笔写过几次。因为美好的童年、少年时光都在那里度过,所以,那种感情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最真挚的。
这半年又有机会穿梭于乡村,每天早晚在班车上,总能透过车窗看到乡村的景象:一户户人家,一排排杨柳,大片的农田,弯曲的河流,洁白的芦苇,落日的余晖……不时勾起心中温暖的记忆;当然也不只是这些,还有正在拆迁的房屋,断壁残垣、飞扬的尘土,荒芜的土地,工业带来的污染……不由轻轻的叹息。眼前的景象熟悉而又陌生,看着看着,便会莫名的涌起淡淡的乡愁——这是我心中乡村的景象么?
曾经看到过几幅描绘乡村景象的油画作品,让我感动。画面上并不是田野并不是青山,而是几只啄食的母鸡,或是破损的羊圈里几只山羊,或是一间阴暗潮湿的旧屋,旧屋里摆满坛坛坛罐罐……所有这一切,让人顿时飞到那个记忆中儿时的村庄,仿佛耳边还有母鸡的咯咯声和鸭鹅的扑腾声。这或许就是儿时的乡村带给我的最初印象吧,所以才会带给自己最直接的触动。是啊,“乡村”这个词究竟有着怎样的含义和韵味呢?它犹如一缕渺远的轻烟一样让人难以捉摸,有时它是一组画面,有时它是一串声音,有时它是一种心情,宁静寂寥而又惆怅。我一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乡村的确切含义。或许我可以将它画于纸上,可是关于乡村的画作乃至照片如此之多,却从未有一幅能让我领略尽乡村的余味;或许我可以将它浓缩成一段乐曲,可是就算是贝多芬的《田园》也未能让我回归田园。至于别的形式,比如一首诗歌,一篇散文,那也只能是描绘乡村的某一个角落。乡村是一处绵远而真实的所在,除了踏入其中,恐怕再没有其它领略它的方法了。
可是很多事却总是无可奈何的。乡村并不总如我们记忆中这样纯粹和宁静。有些画面或许已经成为永久的记忆了,因为,随着城市的悄然扩大,许多记忆中的经典乡村画面已逐渐消失。在我小的时候,也就是二十年前,门前的浐河是孩子们夏天最好的游乐场。那时候我们家还住在坡上的窑洞里,到河里去先要走一二里乡间小路,然后经过一条两米多宽的水渠,水很深,里面有肥大的鲶鱼;再往前走就是清澈见底、浪花飞卷的浐河了。我们在河里摸小鱼、螃蟹,戏水打闹玩沙子,河对岸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碧绿的田野。如今这个景致早已不复存在——水渠早已干涸被人们填平,河水也因为过度采砂而变得昏黄浑浊,岸边的田地大都荒芜了,长着不知名的野草……然而,在我的记忆中,在小河边渡过的夏天,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孩子的笑声,知了的叫声,河水哗啦啦流淌的歌声。
如果说水渠、小河的消失只是静态画面的消失,那么“插秧”的消失则是动态画面的消失。小时候,我们每户人家都还拥有一块河边的稻田,每年初夏,大人们都要“捞稻子”、插秧。先将密密麻麻的秧苗拨稀,然后将拨出来的秧苗插到更广阔的水田里。于是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景致,一大片水汪汪的田里散落着一捆捆扎好的秧苗,有四五个农人并排俯在地里手里握着一小把秧苗往水田里均匀地插,插完一排后退一步……直至将整片属于他们的田野全部插满。有时甚至会干到天黑,一轮朗月挂在天空,碧绿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农人们劳作的身姿化作美丽的剪影,大家的谈笑声和着阵阵蛙鸣,飘向遥远的天际……可现在呢,家乡早已没有稻田了,曾经的“夏夜插秧图”便永远的消失了。
与此有关的风景还有麦秸。过去,当收割完成后它们会被堆成高高的一排,远远看去一家家都堆着一座小山,谁家的麦秸堆大,说明谁家收成好。关于堆积储存它的目的,主要是作为做饭的燃料,冬天没有草料的时候也可以给牛羊当干草料吃。除此之外它还有个衍生的、令我至今回味无穷的是可以当作一个嬉闹的场所,在这柔软的干草上可以任意摔跤踢打,还可以掏一个个小洞“藏猫猫”玩。现在农村收小麦都用收割机了,麦秸直接被粉碎撒到地里,人们做饭也都用上了煤气灶,所以,麦垛也就悄悄的消失了。如今的孩子们再也享受不到那样柔软有趣的嬉耍场所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说到这儿,又想起了小时候煮饭烧火的土灶。土灶不同于今天的煤气灶,准确地说,它不是一种炊具,而是一种建筑,像一堵墙一样,前面是放锅的两个大坑,后面是进柴的灶肚,柴火放在灶肚里烧,上面的锅就受热,尽管原理是如此简单,然后乡人们却可以将它上升为一件艺术品。它主要表现在灶体上的绘画和图案还有文字。没有一户人家的灶上是空白的,或者是一幅鸟语花香图,或者是一条大鲤鱼。这些绘画一般是由建造这座灶的泥水匠完成的。令人稀奇的是,他们的绘画往往也能达到惊人的表现水平。
土灶在屋子里是一种建筑,当傍晚时分整个村庄的人都在使用它时,远远看去它亦会制造出一个暖人的风景,那就是炊烟。通常,一天里最幸福的时光便是家里炊烟开始升起,人们开始忙着准备饭菜,然后一家人围坐在小桌旁,或是端着碗到场院里去开“老碗会”、谝闲传。可这样的景象大概现在也少之又少了吧?因为,上一次又见炊烟是什么时候呢?大约也只在遥远的记忆里吧。
逐渐消失的乡村景象又岂止这些?还有那些曾在街道上自由溜达的鸡鸭,搭着葡萄架的农家小院,两棵高大的梧桐树间荡漾的秋千,走街串巷叫卖的货郎…… 这些温暖的画面也只能追忆了。
当人们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这个时尚的口号时,我却无比思念记忆中的乡村,心中涌起阵阵不舍和淡淡的哀愁。这是我的落伍还是偏执?……
就这样吧,献给我记忆中美好的、逐渐消失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