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对上海的初印象

七年前我第一次从北方小城来到上海,除了被遍地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所震撼,还惊讶于上海市中心地区居然有很多河流和小桥。在北方的大多数城市里,市区有一两条河,一定会被开发装扮成景点了。

而在上海,很多小河宁静悠闲地在闹市区流过,并不太引人注目。一位本地朋友笑着说:“上海本来就属于江南水乡啊。如果没有那么多高楼遮挡,你会更容易看到这里其实和江南很多小城一样河网密布。”

后来开始在上海定居下来,慢慢活动范围也大了。发现上海的确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很多地名都是带水字旁的,用得比较多的字有浦、汇、浜、渡、泾、港等等。比如杨浦、桃浦、徐家汇、南汇、封浜、肇嘉浜、曹家渡、北新泾等。这些地名可能都沿用很多年,留存了些许当年鱼米水乡的记忆。

第一年在上海度过的冬天是最不适应的,感冒了好几次。

大概这里的气候与北方差异太大,虽然温度不是极低,但却时常下雨,湿得很,就显得很冷,冷到骨头里。在家里如果不开空调的话,还要穿着羽绒服。为此后来我专门找一件旧的羽绒服只在家里穿,烧饭做家务也不怕弄脏了。

当初来上海时,妈妈觉得我是去了南方,冬天也不需要太厚的被子,只给我寄来一床比夏凉被厚一点的被子。12月份天气真的转冷了,我每天晚上穿着厚厚的毛衣保暖裤再盖上被子依然会被冻醒。后来妈妈紧急寄来了一床北方家里都少有的大厚被子,才算解决了问题。每天下班回来吃好饭,为了省电,也不开空调。就跳到床上,打开电脑看网页或追剧。

作为北方人来到上海,另一件特别不好适应的事情就是梅雨季。每年的端午节前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就开始进入梅雨期。短则两三周,长就可能一两个月,每天不是阴天就是淅淅沥沥的小雨。记得有一年梅雨期开始得特别早,后来又连上七月份台风天,大概有两个月很少有晴郎的天气。

这样的天气,不仅衣服不好晾晒,很多家里不经常使用的物品包括房间里的橱柜都会发霉。我们住一楼,厨房里一些用不到的碗筷都会长霉。

生宝宝的那年我妈妈来上海待过一段时间,资深的北方人,在这里待得很不习惯。不习惯这里的吃食,包子馒头面太软,没有咬劲,菜包肉包馅里居然都加糖,甜丝丝的。当时正好赶上八月份,上海最热的时节。我妈说就像到了火焰山一样,早上七点钟太阳已经晒得很了,晚上八点钟太阳都落了,温度还是蒸人。

一方面因为家里有事不好走开,另一方面也因为在这里不太适应,我妈最终没有留下来帮我带宝宝。不过,到了他们那个年纪的人,要适应新环境还真是不太容易的。

一个北方的朋友嫁到了上海,她的妈妈过来参加婚礼时,嘴里一直叨念着:“这叫什么事啊?晚上举行婚礼!我们那边只有二婚才是晚上办婚礼呢,不能太张扬。”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过好在我们年轻人都不会太在意那么多。

而且,在上海生活久了,慢慢就喜欢上了这里的开放、便利的生活环境,和四季都有各种花朵绽放的好景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题目1: 下面的代码输出多少?修改代码让fnArr[i] 输出 i。使用 两种以上的方法 题目2: 封装一个汽车对...
    yytyff阅读 203评论 0 0
  • 版权归作者 叶笑九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广州的天气,这个时候又迎来一如既往的雨季。早上是倾盆大雨,...
    笑九阅读 363评论 0 2
  • 我家大姑娘小五,一岁多了。她大舅舅在市场上看到,花五块钱买了她。那时候我家的果果刚刚走没多久,所以大舅舅为了安慰我...
    深蓝的青阅读 323评论 0 0
  • 如果说《银翼杀手》还在讨论“什么是人”的话,异形前传系列则明显已经把主题上升到探讨“人类源起以及人类存在的意义”的...
    3894ddaf4789阅读 5,128评论 0 1
  • 今日莫名思念马小姐,那么就写她吧 到家快进着回顾了一遍《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幺鸡”和马小姐真像 馆长也并不是多了...
    旧好小酒馆阅读 246评论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