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讲解第二节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时:时令,时节。

  维:语气助词,放在句中,表示肯定;就像“吗”也是语气助词,放在句尾,表示疑问。

  序:时序。

  三秋:古时把秋天的第一个月(农历七月)称为“孟秋”,第二个月(农历八月)称为“仲秋”,第三个月(农历九月)称为“季秋”。(春、夏、冬也有相同操作)这里的三秋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孟、仲、季秋的合称,代指秋天。

  第二种,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季秋。

  因为前文说了是九月,所以肯定是第二种解释。

  译文:现在是九月,正是深秋时节。


潦(li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潦水:雨水,雨后的积水。

  烟光:指雾气。

  凝:凝聚,聚集;雾气疑聚到一起,指雾变浓。

  暮:落日时分。

  译文:雨后的积水消尽,寒潭之水也变得清澈了。雾气疑聚到一起,夕阳下的山峦被映成了紫色。


俨(yǎn)骖(cān)騑(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

  俨:俨然的俨,整齐的意思。引申为动词——使……整齐;也就是整理,整顿,约束的意思。

   骖:原意为独辕车所驾的三匹马。又指驾车时位于两边的马。这里泛指驾车的马。

   騑:指驾车时位于两边的马。这里泛指驾车的马。

  骖騑:泛指驾车的马。

  俨骖騑:约束着驾车的马。指驾着马车。

  上路:上面(高处)的路,这里指山路。

  崇阿:高山。

  译文:在山路上驾着马车(前行),到高山上去寻访(美丽的)风景。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临、得:都是来到的意思。

  帝子:皇帝的儿子,指滕王李元婴。

  长洲:指水中狭长的小沙洲。

  天人:古代皇帝是天子,那么皇帝家的人自然就是天人了。还是指滕王李元婴。

  译文:感觉怎么译都不妙,干脆不译了!


层[峦|台]耸翠,上出重霄;

  层峦:层叠的山峦。亦可理解为将高大的多层建筑——滕王阁比作层叠的山峦。

  层台:建在高台上的多层建筑。这里指滕王阁。

  耸翠:高耸起一片绿色。唐制建筑门、窗、壁、柱为红色,顶为绿色。

  上:上面,高处。这里指顶上。

  出:超山,超过。

  重霄:指九重天。

  译文1:层叠的山峦高耸起一片绿色,山顶超出了九天之外。

  译文2:像层叠的山峦一样的滕王阁高耸起一片绿色,阁顶超出了九天之外。

  泽文3:建于高台之上的滕王阁高耸起一片绿色,阁顶超出了九天之外。


飞阁[流|翔]丹,

        飞阁:古代建筑的房檐之角多设计为像鸟翼一样上翘的形状,称为飞檐(不是飞檐走壁的飞檐)。比如《醉翁亭记》就有“冀然临于泉上”一句。

        流丹:红色的油彩鲜艳欲滴。

        翔丹:(飞阁)像一只展翅欲飞的红色巨鸟。

        译文1:飞阁之上的红色油彩鲜艳欲滴。

        译文2:飞阁宛如一只展翅欲飞的红色巨鸟。


下临无地。

        下临:临:从高处向下看,前面的“下”是用来凑字数的。

        无地:看不到地面。

        译文:(从滕王阁上)居高临下,根本看不到地面。


鹤汀(tīng)凫(fú)渚(zhǔ),

        汀:水边平地。

        凫:野鸭。

        渚:水中小洲。

        译文:仙鹤聚集的水边平地和野鸭栖息的水中小洲。


穷岛屿之萦(yíng)回;

        穷:穷尽。

        萦回:蜿蜒曲折。

        译文:呈现了岛屿所能实现的所有蜿蜒曲折之美。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桂殿:指月宫,因吴刚伐桂的故事而得名。

        兰宫:没找到典故,应该是王勃根据桂殿引申出来的(不愧是天才)。古人因为兰、桂是香气最浓的两种花,所以经常把它们连起来用。比如《红楼梦》中评袭人诗中有“空云似桂如兰”一句,高鹗也续出了一个“兰桂齐芳”。

        桂殿兰宫:泛指华美的建筑。应该算是成语了,《红楼梦》第十八回有“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一句。

        即:依据,根据。

        冈峦:山峦。

        体势:走势。

        译文:各种华美的建筑全都依着山峦的走势而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