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一种文化,年,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记忆,万古千年源远流长。在春节到来之际。
不由我感叹岁月的蹉跎,和时光的悄悄流逝,会想起儿时的风俗年味儿。
我们小时候正逢解放后的初期结段,全国上下大搞建设,国民经济是最最困难的时期,物资匮乏,粮食短缺,人民生活及度贫穷,但我们还是日盼夜盼,辨着手指头,数着过年倒计时的日子。原因很简单,因为过年能穿上新依服,吃上丰盛的年夜饭,甚至还能拿到属于自己的几分压岁钱。
其实,儿时的过年从腊月就拉开了序幕,记得进入腊月,大人们就发愁没钱办年货,孩子们盼着过年穿新衣吃白馍,所以才就有了‘’孩子爱过年,大人怕花钱‘’的口头禅,每年腊二十前后,家里就剩下不多的麦子,无论如何就得备着过年的粮食,用来磨些白面,准备过年。
一,磨面,首先要问磨子,村上只有几户人家有石磨子,事先去预约好时间,再去问牲口,要去司养室,给伺养员讲清楚什么时候要磨面,伺养员就给你按排好用那头牛,有黑牛,黄牛,肥牛,瘦牛,懒牛,馋牛等大家都很熟系的牲口,套磨子前先要给牛戴上按眼,不然它会偷吃粮食,一次只能磨一斗小麦,也得整整磨一个下午,要人跟着牛后边,边打边骂的转悠着,不然牛也会偷懒,再把磨盘的半成品一萝一萝的用手工萝面,有时候手上实再没力气,就换人接着萝,一下午也就只能萝三四十斤面粉,准备过年蒸馍,吃面条备用。
二,腊八,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初八,每家每户要吃腊八粥,早上四五点起床,赶天亮要吃上热呼的腊八饭,说明来年人们会更加勤奋。
三,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的祭日,每家每户灶房都会奉有灶王爷的灵位,这天要按人头烙灶干粮,二十三日晚要跪在灶爷面前,献上烙好的干粮,烧香,拨火,连同当年的灶王爷送上天,让他上天去讨要粮食,祈求来年丰收,初歹晚上再次请回灶王爷。
四,腊月二十七八是大打扫除的曰子,扫去一年的灰尘和霉运,迎接新年。办理年货,糊窗子贴窗花,蒸馍馍,每户要蒸好几茏馍馍,还有各种包子,看着雪白的镆馍,和胖呼呼的包子,己有了浓浓的年味。
五,杀猪,做 豆腐,生产队猪圈里,一个冬天幸幸苦苦喂肥了的一两头肥猪,就要排上用场了,每年三十日请来屠夫杀猪,大人小孩们都在围观,看着屠夫一道道工序在杀猪,只盼着能分到几斤肉回家过年,其实每户接人头也只能分到三几斤肉,这就是全家人一年的期盼。回家后大人总是要把肉挂在高处,怕猫叼走,孩子们晚上睡觉也眼巴'巴的瞅着,就连猫咪闻到腥味儿。也咪咪直叫赶也赶不走。
六,初歹下午,家家户户贴对联,挂灯笼,请祖先,要由子孙带上香,腊,表,纸线去坟头上跪拜,请回祖先,敬奉好灵位,再奉上,门神,土地爷,天王爷,井王爷,灶王爷,仓神爷,让各位神仙也回家过年,每天早上,上香跪拜,乞求全家平安,来年丰收。家里有一种神气的感觉。
七,大初一,天还不亮家家户户鞭炮齐呜,庆新春,清早起来,孩子们都要穿上新依,新鞋,戴上新帽子,吃上几碗又热又香的臊子面,再领上几分钱的压岁钱,别提有多开心。
八,从初二开始走亲戚,大人带着小孩,提上两把挂面开始,舅家,姑家,姨家挨家挨户走亲戚是小孩最高兴的事情。
九,从初二三开始待客,七大妗子,八大姑都来做客,主人再穷也要热情宽待,那时招待客人除了有少量的大肉外,主要熟菜就是豆腐,粉条,大白菜,红芋,豆芽等,主人热情,客人高兴。
十,正月初五,严轨正转,公社召开春耕生产动员大会,公社领导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并做出当年生产计划安排,各村干部发言表态,决心要克服种种困难,实干加苦干,确保当年生产大丰收,为国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唉,想起儿时那瀑满田间:地头,村庄庭院,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的年味,还真是情深深,意浓浓。而现在国家繁荣,物资 丰福,过年,不再是期盼着穿新衣,戴新帽,不再是物质上的:求和享受,似呼一些陈规也在慢慢简化了,旧俗也渐渐变淡了许多,现在过年,是只盼着长期在外的至亲们能在过年时回家,一起热热闹闹高高兴兴欢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