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托班爆发了疱疹性咽峡炎,这个病嘛,本来就是幼托和教育机构群体发病很常见,潜伏期或者不典型感染的孩子很容易传染给别人。因为还剩最后三周就结束了,一姐这次就烧了一天多,黏人,疱疹比上次少很多,也没有很痛,我也就更心大的觉得没什么。期间收到了别人提供的流行情况,也和顾问老师沟通过,嗯,没有得到正面回答。让我很不爽的一点就是,我问了她周四的时候我去接孩子,闻到了很大的熏醋的味道,是不是早就有发病的了。她告诉我是因为第二天要来台风,提前做准备。what?
昨晚发现其他家长已经群情激奋了,我进到发烧群里发现,我们考拉班13还是14个小朋友,有9个都在群里的。都是一姐天天提的小伙伴们,有几个发病早的还反反复复去医院,后面吊水、住院,受的罪比一姐多太多了。这个时候后知后觉的老母亲才觉得之前觉得不要老和老师提意见免得影响对孩子的态度,比如喝水喝的太少了,比如小便擦pp的问题,比如吃饭的围兜就这么堆在一个筐里,有点对不起孩子。前面一次我们还和同事家孩子(同班同学)一起拉肚子,当时也怀疑是不是在学校传染的,后来也不了了之了。这次学校又一直遮遮掩掩,没有告知大家,才开始出离愤怒。
前一阵子,我们对口的幼儿园出现了腺病毒感染,学校第一时间在班级群和兄弟班级群提醒,多少患病的,可能的症状,提醒大家注意并及时隔离,后来停课也有根有据。反观我们这里,直到今天猜得到官方的通知,同时,连疾病名称都没有搞清楚,“疱疹性咽峡炎”,说的是“疱疹性咽颊炎”,感觉是某个家长或者是老师转述的时候有了偏差,就这么延续下去了。我都怀疑他们怎么和防疫机构报告的,有没有正式报告。应该正式上报了吧,毕竟群里已经给疾控中心投诉了,总要有个明面上的答复吧。
这件事情,我觉得托班的疏漏在于这么几点。
首先是对儿童常见病的了解不多,这个说恨点都是资质问题了。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轮状病毒腹泻、流感等本事就是儿童的常见病,而且潜伏期患者、隐性感染者混在其中是重要的传染源,这是每一个学校、教育机构都没法避免的问题。只要能做到早发现、早提醒,尽到自己的职责就可以,家长也不会因为孩子在学校生病这一点就兴师问罪。这次托班不知道是因为对疾病的认识不够,还是以前没有应对大规模流行的经验。
其次就是态度问题,不管最开始因为什么原因发烧的孩子没有停课或者是没有通知大家注意,再有发烧不来的孩子就该或许启动前期完全采取“民不举官不究”的态度,对家长的询问含糊其辞,对不知道的家长能瞒多久瞒多久,这是引起大家愤怒的原因。我们并没有每个班级建群,一些家长也说开始建议过,学校没有采纳。有点奇怪,但是也想得通,可能就是怕出现今天这种家长的愤怒不满带动一些无所谓的家长的局面吧。但是家长群是一柄双刃剑,也会帮助学校很多事情,发现自己家孩子可能得了传染病之后家长会及时来群里说一声,其他家长也会警惕些,学校的反应速度也会更快些。再说了,现在信息这么透明,等到事发之后自己攒的群,怕只有讨伐的功能了吧,只能将愤怒升级,得不偿失呀。
再者,现在进展到了退费的问题,很多家长关注了医疗费也没有回应了。一姐纯属自己的病自己娘治,我们也不考虑医疗费的问题了。然后各种说法五花八门的出来了,缺课时间怎么计算,自然日还是工作日,还有以前的请假的伙食费,究竟怎么样才算请假,才能退伙食费,也是各种说法。看来,前期和后期,都缺少规范化的内容。
这件事情本来是一件很普通的公共卫生事件,不知道能不能算上事件,可能公立机构或者是过硬的民营机构会事先做好这些预设,及时应对突发情况,及时公关。但是这次的经历,园方并没有及时的给家长一个合理的交待,由此又引发家长对前面英语课、影像资料反馈等一系列问题的意见,对园方来说这些事“俱往矣”我只谈现在这次病情,也是有利的地方,谁让我们当时不发作现在看起来像找后账呢。但是,口碑就这么差下去了,一个家长说的对,定海就这么大点地方,一传十十传百,很快的,牌子做坏了,没生意做了。
也或许人家不care我们这几个小家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