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假的第一天,我们就制定了假期计划,孩子一开始执行得不错,每晚我检查时,发现孩子不但完成了当天的安排,而且还额外给自己增加了任务。有质有量有过程有结果,这是我对孩子的评价。
中间松懈了几天,昨天我又去检查孩子的作业,发现字迹潦草,同样的错误反复犯,甚至还有漏写,随便应付的情况,很明显在我放松对孩子的管理之后,孩子也松懈下来了。
在那一刻我已经想好了,等孩子一会回来了,我一定要好好骂他一顿“开学都上四年级,你咋一点学习的自觉性都没有,你这样潦草应付,考不上好初中咋办?没有好初中就考不上好高中,上不了高中就没法上大学,不上大学以后就找不到好工作....”这么想的时候,我仿佛已经看到孩子着急忙慌赶时间送外卖的情景(我对送外卖没有任何歧视,只是觉得孩子应该有更多的选择)。
忽然想起周一亚娟老师讲的,调整情绪的第一步就是当我们感到不是本我时,可以换个空间物理环境。我离开客厅,站在窗户边往外看,路上依然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着。一盏盏亮着的灯给人温暖,给人指明方向。
等情绪稳定下来后,我又回到客厅,拿起笔开始批改孩子的作业,我以前只要看到孩子写错了,就会在那道题上打个大大的✖️,这次我换了个方法,我在孩子做对的题目上打了很醒目的✔️,错的地方圈个小️,批改好后,我把改好的卷子摊放在孩子的书桌上。
孩子回来后的第一时间就发现干净的桌面上都是摊开的作业,他赶紧跑过去,他一边看作业一边偷偷看我,而我只是安静听课,做笔记。孩子喊我给他默写,我听话照做。
对于我突击检查孩子假期计划执行情况这件事,我俩都没再提,一晚上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又好像什么都发生了。
当孩子还没有养成自律习惯的时候,我们家长一定不能偷懒,不能盲目放手,我们要在相信孩子能自律的前提下,有方法,有策略地一步步放手,最终让孩子从他律变成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