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文学经典,传承人文精神。为了增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的认同,中国矿业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重温文学经典,传承人文精神”实践团队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活动,重温经典文学,体验其中经典场景,弘扬人文精神。 
花果山,这座被誉为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奇山脉,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为了深入了解和体悟这片神奇土地的魅力,8月19日,实践团成员赵倩前往花果山进行实地探访,走近自然、历史和文化的结合点,感受人文精神的独特力量。花果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云台山境内,以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老家的原型而著称于世。《西游记》的开篇曾写到:“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
走进花果山,首先感受到的是其自然美景:蜿蜒的山径、清澈的溪流和葱郁的森林,也会在路上偶然遇到几只野生的小猴子,活泼灵动,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力的神奇,体悟到自然对历史文化的滋养。
花果山最高峰是玉女峰,也是江苏最高峰,在此可以观赏到整个城市的面貌。《云台补遗》云:“双峰耸立,东曰‘清风’,西曰‘玉女’,为云台主峰。”玉女是《西游记》所描绘的天宫里的人物,曾为情爱下凡;第三十回还说花果山“上连玉女洗头盆”。如今在山南东磊,可看到关于玉女洗头盆的遗迹和石刻。传说,云雾缥缈之际,花果山巓显现出玉女身姿,娉婷婀娜。
从玉女峰下来,便是三元宫,发源于唐朝,里面供奉着三元大帝,建筑风格端庄大气,是花果山上最大的寺庙。寺中有古柏,相传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派太白金星下凡招安,反遭群猴戏弄,拐杖被抢走仍在这里,化作拐杖柏。水帘洞是花果山上最有特色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景点,亦是齐天大圣老家水帘洞的原型所在。早在《西游记》成书之前,水帘洞已名闻遐迩。在明顾乾的《云台三十六景》以及张朝瑞等人的游记和各类方志文献中已有详尽生动的描述。洞门前,有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海州知州王同的“高山流水”题刻,还有“神泉普润”、“灵泉”等勒石。正如《西游记》所写:“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潺蔽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花果山上洞穴特多,总称“七十二洞”,乃是若干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形成的奇观。除了海天洞,著名的还有二仙洞、万佛洞、啸云洞、华严洞等。《西游记》第三回,描写花果山间的七十二洞妖魔,尽皆归顺猴王,并在花果山保卫战中充当先锋。怪石园里的石头千奇百怪,这里正是吴承恩点滴灵感来源。这里许多石头都和《西游记》中的故事紧密相关,比如孙悟空降生的女娲造石、八戒石、一线天、九龙桥、南天门等。据说当年吴承恩游玩云台山时,正是因为受到这座海上仙山的奇观异石,灵泉湖的启发,才有了灵感,创造出西游记里众多经典故事。
"探访花果山,体悟西游精神"为我们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和感受花果山的机会。通过自然探索、重温经典的方式,带领我们走近《西游记》这部伟大的作品,感受其中的智慧与勇气,更加全面地体悟《西游记》的深层内涵和力量,激发更多人对经典文学的热爱和人文精神的重视,推动人文价值的传承和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