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阅读”已经成为最流行的生活方式之一,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几乎每个人都热衷于买书读书,但随之而来的“阅读障碍”或“阅读焦虑”也越来越明显。
经常会在今日头条的悟空问答、知乎等著名问答平台看到很多类似的问题求助:如何才能养成阅读习惯?为什么书看到一半我就看不下去了?……
图书市场有很多指导阅读的书籍,如:《实用性阅读指南》、《高效能阅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等。这些书各有各的优势,从不同角度指导读者掌握高效的阅读技巧,比如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是通过记笔记的方式让人玩转读书的每个步骤。
但是,不可否认尽管读了很多书,尝试了很多次,还有一部分人仍对阅读存在心理焦虑。
比如我,虽然我读了很多关于如何阅读类的指导书,也尝试着去使用那些技巧。但是,很遗憾,在我的内心深处仍有一个疑惑没有解开:这样的阅读方式,真的不会把信息给漏掉吗?能吸收一本书么?
直到我仔细阅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看到作者如下的话,我内心才豁然开朗。
“在论说性作品中,各个部分都可以独立解读,而小说却不同”
原来书是有不同类型的!
这个问题可能看起来有的夸张,可确实有像我这样的人存在这样的问题。
我记得前段时间,在学习圈里,我的阅读和写作老师就很惊讶地说过:除了虚构类的书籍,还有很多非虚构类的书籍可以阅读。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他们认为读书就是读虚构类的书,这是一种偏见。
因为对书籍没有类别之分的概念,导致一拿到书就习惯了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读完。
如果这恰好是一本小说、故事集这类的书,那么在故事情节的引导下,是可以完成正本书的阅读的。但是,如果恰好不是,结果会怎样呢?就会出现“我读不下去怎么办”的问题。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很好的阅读高手,都可以通过“阅读”来实现终生学习。出现类似的阅读障碍,不是阅读技掌握的不够,而是和我一样对“书籍本身”和“自己”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说: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你开始阅读之间就先知道。
一首先要认识书籍
1.书籍有两大分类:虚构和非虚构。
虚构类的书包括:小说、喜剧、诗集等
非虚构类的书:历史、哲学、科学等
像前面说的,知道这个分类很重要,因为类型不同阅读的方法在细节上是不一样的。
很多人在拿到了非虚构累的书籍时,就跟拿到了虚构累的书一样,习惯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读。
而实际上,这并不可取。
一个会阅读的读者,很清楚的知道,不是书中的每一个字都重要,抓取关键词是关键,同时,要在重要的地方放慢速度,而在不重要的地方加快速度。
就像尼基.斯坦顿说的那样:阅读就跟开车一样,等你经验过了,你就能够视路况随意上下换挡。
当然,如果你就喜欢用这样的阅读方法来读所有的书,并且感觉舒适吸收很快,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你感到困难,读不下去,那么不妨听一下《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建议,依据不同类型书的阅读方法来开始阅读。
2.两类书的不同目的决定了可以用不同的阅读方式
虚构类书的特点是:以故事为载体,传达作者的经验观点。
以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为例,作者通过讲述许三观依靠卖血来度过一次次难关,中间穿插他与养子的情感变化。体现出生活在底层的人民既愚昧又善良的一面。
读者对许三观到底是同情、抱怨还是什么,没有标准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而不管什么观点,读者都需要通读完整个故事之后才可以做解答。故事是连贯的整体,不可分割,任何一部分都不能单独拿出来做判断。
但,非虚构类型的书却是不一样的。
这个类型的书最主要的特点是:明确传达作者的观点或者经验知识。每个部分都可以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小宇宙来研究。可以分开来先读任何一部分,不会影响读者的理解。
一般实用类型的书都属于虚构类型的书。
比如《沟通圣经》,作者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全面讲解有效沟通的技巧。如果你只是想了解如何读,那么就可以先从“读”这个章节来阅读,并且这并不影响对知识的吸收效果。
就是这么方便。
到这里,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如何阅读一本书》会单独拿出章节来讲解书籍的不同分类了,并在阅读之前就一定要明白。这直接决定了,走那一条阅读之路。
只了解书的类型,扫除心理障碍还不够。想要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学习,还需要做一个主动阅读的人。
二做一个主动阅读的读者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说: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这里的主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
1.主动挑选适合自己的书籍
奥野宣之说:与其被书的腰封和广告吸引,一时冲动买下不一定会读的书,不如经过沉着冷静的自主思考,主动地选择图书,这样更能在读书时获得满足感。
有时候,书读不下去很有可能是选的版本不适合自己。所以,在购买书籍之前,主动去了解书籍,判断一下这本书到底是不适合自己很有必要。
途径有很多:书评、内容介绍、各个平台的试读部分,有时间还可以去书店亲自翻看一下。
对书有了基础的了解后,可以不着急购买,沉淀一段时间。一段时间之后,如果还是念念不忘,那一定是一本你非常渴望读的书,买来之后会迫不及待地翻开来阅读。
我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上个月购买了三本书。其中有一本是《窗边的小豆豆》,我在很久之前通过书评知道了这本书,就在网络平台试读了一部分。发现这本书很对我的胃口,主要是我想知道这后面内容中还有什么好故事。于是,我把她加入了我的购物车,但没有立刻买。
后来,打开购物车我发现我仍旧很想读,于是,就下单了。
事实证明,我确实很喜欢这本书。买来当天就看了大半,基本三天就看完了。并且收获很大,跟书中的小林校长和妈妈学到了很多育儿的知识。
2.带着问题开始阅读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着重讲解了如何做一个主动阅读的读者。
拿到一本书,判断好这是一本什么类型的书籍之后,需要提出四个问题:
这本书是谈什么的?
具体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说的有道理吗?
与我有什么关系?
可以带着这四个问题阅读任何类型的书。只有带着问题,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保持精神集中,快速从书中搜寻问题的答案。
这跟去游乐场差不多。如果我们没有任何目的乱,不仅浪费很多时间还容易让人感到疲倦。但是,如果在去游乐场之前就已经明确了游玩的目标,那么就可以直奔目标,节省时间精力。尽情地玩耍!
除了上面两条阅读之前的基础知识,《如何阅读一本书》还详细介绍了“阅读的四个层次”、“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以及“阅读的终极目标”等进阶内容。它对阅读的指导,从基础到高级,层层递进。是一本不可多的阅读指导经典书籍。
对书籍有正确全面的了解,消除内心的障碍,做一个主动阅读的读者,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并不断练习不同读物的阅读技穷,那么顺利走上阅读的道路,与书籍终生为伴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