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晚《奇葩说》第六季收官,詹青云拿下了本季的BBKing。
可以说是众望所归,没有什么人感到意外。
她是节目里塑造的哈佛女博士、精英律师,浑身散发着知识女性的魅力和光芒。
也是很多人眼中的女神,是粉丝和朋友口中的阿詹,每一次辩论都让人惊叹,她到底读了多少书、见过多少世面,才能这样引经据典,在一个看似浅显的辩题里挖掘出深邃而庞博的观点。
另外,网上还有很多关她负债百万读哈佛的励志经历……
然而在众人忙着树立人设的今天,她却表示这并不是她喜欢的人生,今天就想来聊一聊她身上的标签以及背后真正的詹青云。
“励志人设”
我最先喜欢詹青云时,不在《奇葩说》。
那个时候网上已经铺天盖地都是她的热稿,苦难家境,励志女孩,直把她包装成三美五好,穷且志坚的寒门学霸。
流量时代,卖惨的人设多了去了,分分钟能大红大紫,她却义正言辞的发了一条微博澄清:
她说,贷款100万读哈佛,是她最想撕掉的标签。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志”,是王勃的诗,也是外界对这个锋芒必现的哈佛才女最大的“解读”。
她却摒弃了一切包装与同情,横眉冷对千夫指,嬉笑怒骂自成风流。洗去“人设”的詹青云,真实的让人叹服。
有人曾经做过这么一个统计——
詹青云家境究竟穷不穷?
出生在无名县城工薪阶层,就读于乡村小学还放过牛,这样的家境,委实算不得殷实。
詹青云励不励志?
小到高转学6次,次次成绩垫底;
高中之后,却一路开挂,GRE满分,高考省前5之姿,北大和香港中文大学双录取;
2008年全额奖学金入读了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以本科全优毕业;
2013年再次以全额奖学金保送香港中文大学硕博连读;
2015年以只差满分6分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贷款100万攻读法学博士。
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后来她站上《奇葩说》的舞台,以一名光芒四射的辩手之姿,俘获了成千上万人的膜拜。
如今她却在受万人瞩目之后,风轻云淡的回应大家,“我很幸福”,“不用同情”。
流量时代,见过太多抱怨和卖惨的招数,詹青云这一份坦然,真正令人羡慕。
有人曾形容她说,每个人心中都曾有过一个詹青云。
不那么漂亮,却自有风采;
没那么幸运, 却胸怀大义。
谁说“颜值即正义”“出身定终生”?
流量当道,也可以有一种“网红”叫詹青云。
这世上好看的皮囊太多,而詹青云,就是那一个“有趣的灵魂”。
“富养”詹青云
詹青云出生在贵州一座县城里。
她的母亲姓吴,是一名英语老师,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贵州山美水美,小县城宁静闭塞,詹青云就是野生长大着的孩子。
一开始,她在老家的乡村小学读书,全校只有两个老师,操场上还放着同学牵来的牛。
《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些书是幼时詹青云最大的玩伴,在别的小孩儿享受着一大堆的零食玩具洋娃娃时,父母亲能给她的,就是一摞摞老旧的书。
詹青云与父亲
不是没抱怨过平凡近微寒的家境,只是少年时期的詹青云,有着全世界最可爱的父母。
在上学前班的时候,老师问她:“十月一号是什么日子?”
詹青云起来说:“是我妈的生日。”
后来历史课,老师让大家讨论“杨贵妃”。大部分人都坚称,杨贵妃红颜祸水,祸国殃民。
詹青云又气鼓鼓地跳起来反驳: “杨贵妃就是一个小女人,要不是那个皇帝那么色,她能怎么样呢。”
离经叛道,又不听管教,再配上惨不忍睹的成绩,有老师忍不住说了:“詹青云呀,是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来了。”
“还是早点送去技校吧。”
詹青云的妈妈气得半死,直接把低着头的小丫头带回了家,索性直接下令说:爱学就学,爱看闲书,那就随便看。后来干脆一到休息日,就让詹青云泡在书店里看个够。
妈妈还安慰詹青云说:“我算过命的,你要先倒霉三年,到四年级,你就会成为全年级最聪明的小孩。”
这句安慰,贯穿着詹青云整个漫长的求学生涯:
“妈妈重新算过了,成为年级第一的时间,就在初一。”
如果说詹青云的妈妈对她一直实行的是“爱的鼓励”,那詹爸爸,就是詹青云一切天马行空的动力来源。
玩的开心,是一向是“佛系养娃”的詹爸爸最大的宗旨。
他还曾经安慰小青云说,你能考66也很好,“大家很开心,这数字也好”。
曾经詹青云喜欢各种球类运动,詹爸爸就把客厅的沙发、茶几全部卖掉。至今客厅还空荡荡的,专门留着空间给爷俩疯玩。
墙上的挂画也摘了个干净,满墙都是惨不忍睹的涂鸦,甚至还在那样闭塞的年代,想着法子,“骗”女儿陪他去出差,满中国的东奔西跑。
县城不大,但少女詹青云的世界,却从来不小。
长大后的詹青云成了詹姆斯的铁杆球迷
詹青云的毛笔字
后来,阿詹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同学、辩论队队友唐立培回忆道:
“詹青云是很多人的偶像,也是我的偶像……看了一场詹青云的模辩,感觉她好像看过世界上所有的书。什么都知道,而且也很聪明,她是我见过的最强文科生。”
人生能有几多幸运,在生命最初的时候,就能从父母身上得到面对这个世界,最好的底气?
就是这样贫穷,普通,不着调的父母,却倾其所有“富养”着他们唯一的女儿,为了让詹青云得到更好的教育,从小学到高中,詹青云足足转过6次学。
每一次转学成绩都垫底,每一次父母都说没关系,就这样一路把她送进了全国顶尖的高等学府。
后来詹青云在节目时公开说道说:
我觉得这些鼓励式教育有的时候真是可以自我实现的。
到后来我一直很信这件事。
在申请哈佛之前,我还在幻想我有一天申到了哈佛,衣锦还乡,全家都非常高兴的那个状态,后来就真的做到了!
有人曾说,在詹青云身上,能看到一个普通女孩被“富养”过的最好模样。
那些关于眼界,关于阅读,关于价值和自我的朴素道理,就像火热的金子般,早早就刻在了一个普通女孩跃跃欲试的骨血里。
以爱之名,是一个平凡而温暖的家庭,能给出的最大“财富”。
才最终成就了一个敢想敢做,无所顾忌的詹青云。
文人风骨,詹青云
很多人知道詹青云,是在《奇葩说》里。
她自己笑称道,我还从未被这么多人同时喜欢和讨厌过。
喜欢她的人,爱极了她在辩论时的理智大义,引经据典;讨厌她的,却始终觉得她站的太高,少了些温暖和接地气。
在有一期里,她和陈铭开杠,论到兴头上,短短2分钟时间引申到热力学、量子力学再到相对论的讨论。
里面随便一句话拎出来,都是“神仙打架”现场,直接飙上了当天的热搜。
90s超燃高手对决
不大在乎输赢,甚至不大在乎效果,詹青云的辩论里,满满是她的詹式味道。
网上形容她的最高赞回答,是说:有一个读书人的样子。
风光霁月,大道于公,她站的越高,亮剑而出的就愈是文人风骨。
在《奇葩说》这个舞台上,我找不到比詹青云更“严肃”更“大义”的辩手。
哈佛女博士;邱晨徒弟;世界华语辩论的最高荣光.......比起这些外在的头衔,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令人叹服的同理心与社会使命感。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高薪不喜欢的工作和低薪很喜欢的工作”。
詹青云给出了经典的回答:
“就像我是当律师,我是可以选择那些高薪的工作,我就去给那些大公司打反垄断的官司,动辄几十个亿的官司,我也可以选择就去给普通农民工提供一点法律咨询,我们这个社会从来不缺愿意为了高薪去打很贵的官司的人。
大把的人挤破头要去做那样的工作,而一个普通人愿意放弃这一切,去为普通人提供一点帮助,难道连你我的一句鼓励都得不到吗?
我愿意做这样的选择,因为我不想做一个被挑选的人,我想做一个被需要的人。”
她不是这样想的,而是真的这么做的。
詹青云,一直以来都是最优秀的乡村支教教师,连续多年在最贫困的地区,参加乡村支教。
她是真的涉足过那些被忽视的“普通人的艰难”,才能在辩论场上堂堂正正为少数人发声。
还有一期辩题是:有一瓶忘记悲伤的药水,要不要喝。
詹青云也贡献了一段令人难忘的辩论:
如果我们都无法面对自己的悲伤,那我们怎么面对别人的悲伤,芸芸众生的悲伤:
比如这个世界上还有孩子在流离失所,还有孩子被拐卖,还有孩子一生下来就在逃亡的路上,这一切人间的苦难,妻离子散,背井离乡,国仇家恨,盛衰兴亡,他又凭什么打动我呢?
没有伤悲,就不会有慈悲。
她说这段话时,整个人像发着光的智者,似乎能让人随着她的立场,陪同着她悲悯着这个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