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我”和“有我”之间,学做一个合格的党员
“无我”与“有我”,历来是中国思维体系和社会文化构建的重要元素。从王国维的“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到胡适“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无我"是古今始终推崇的理念,而“无我”的境界也离不开“有我"的实践。
“有我”和“无我”并非相互冲突的矛盾,两者相互融合促进、相互转化升华,是处理“小我"与“大我”关系的一个准则,新时期,我们也应学会在 “无我”和“有我”之间,学做一个合格的党员。
“无我"是胸怀天下、务实奉献的忘我境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28载隐姓埋名,只为氢弹突破;林俊德致力核爆炸研究,扎根大漠52年默默奉献;黄旭华搞核潜艇研发,隐居荒岛30年,“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习总书记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所以,他始终把为群众办实实在在的好事放在首位。为此,他可以不远千里考察学习办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他可以骑着“二八”自行车走街串巷、解决问题,兴起正定调查研究新作风。一面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做到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地为党的事业做贡献,更要乐于付出,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真正做到工作中“无我”,奉献不为索取,谋事不为谋利,不看重名利得失,荣辱进退。
“有我",是自我意识的凸显,是遇事不退缩、对责任时刻坚守“舍我其谁”的担当。林州人民开山凿石,敢做“愚公”,历经十年,建成"天河”红旗渠;塞罕坝林场三代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将荒漠戈壁变成千里林海、绿色银行;右玉县20任县委书记接力创业,将无际荒漠变成塞外绿洲,创造出生态发展的新奇迹……历史是标尺,时间是天平,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勇于担当,坚守责任,是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他还指出,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担当。他强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总书记的话语重心长、发人深省,是我们新时期共产党员履行使命、敢于担当的根本遵循。
"无我”讲求的是奉献忘我、推崇的是功名无我,“有我"指的是奋斗有我,担当有我。"无我”是“有我”的前提和基础,"有我"是“无我”的实践和反映。"无我”的信仰一旦确立,则需要“有我"的实践奋斗,“无我的奉献境界激励“有我”的价值追求。"无我”追求的是“大我"境界,直接关联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名利观,由于"无我"服务最广大人民的价值定位,必然外化为一种精神动力,激励能动无数个"小我"参与其中、为之奋斗,使“有我"成为荣誉和追求。正因如此,新时期,党员做事当以“有我”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担当方能有所建树;做人当以“无我”的境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