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就跟着父亲进城求学,家依然在乡下。每逢周末,最盼望的就是回家。那时的父亲真年轻!骑着老旧的凤凰二八自行车,前边横梁上驮着妹妹,后面车座上坐着我。车把上总不忘带一兜儿零七八碎儿。那是给妈妈和弟弟妹妹,更是给爷爷奶奶捎的乡下几乎吃不着的稀罕物儿。道路两旁长着大眼睛的树木迅速向后倒退,车子骑行的稳健而飞快,车把上的零嘴儿悠来荡去,那特有的甜香就浸入心脾。国道上,车不少,每每有大卡车从我们身边驶过,都要听到让我心惊的喇叭声,我总会捂住耳朵,心里又气又怕!谁叫我胆子这么小!我们的车行至南关,一户人家常常引起我的关注,在我看来,他们家就是个破烂儿堆!敞院儿,院里的陈设一览无余。他(她)怎么不舍得收拾一下呢?三里桥长且陡,父亲一口气骑上去。下桥就轻松了,脚只需放在脚蹬上,风钻进父亲洁白的衬衫里,那衬衣就鼓起来了,父亲的脊背挺得好直,妹妹欢笑着,我也在后面浩气长舒。走到漯舞路上,就走一半路了!过了小铁路,离家就更近了!听到马店叮叮当当的打刀声,离家就不远了!过了马店向南走,就是我们村的北地。那条熟悉的乡间小路,留下过我多少快乐的童年记忆!在这条路上,我提着小篮子给看瓜的爷爷送饭。在这条路上,父亲教会了我和妹妹骑自行车。我们的车子走到村口,远远地就有人影伫立在菜地的边上等我们,那是我的母亲!
带我们一年。我五年级,妹妹三年级,父亲就让我们自己骑车回家了。记忆中很多时候,往往都是周六回家的时候天气特别好,风和日丽。返校时,要么刮风,要么下雨。刮风问题还不大,无非就是骑得慢些。一下大雨,我们的乡间小路就变得泥泞不堪,从我家到柏油路上,有三里地。尤其是父亲没和我们一起回来的时候,返校就是个大问题。好在我的父亲兄弟们多。我的五位叔叔敬重并热爱他们的大哥。不管是谁,只要母亲(他们的大嫂)提出让他送我一段,就会义不容辞扛上我的自行车拉上我就走。就这样,在风雨中,我和叔叔穿着雨衣和胶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里。终于上了路,叔叔已是满头大汗。目送我走远了,看不见了,他才再踩着泥泞回家。
一个初冬的下午,我要返校了,从家里出来的时候,母亲说天阴得重,你带上雨衣吧!我不以为然,冬天的雨,能下多大?车行至邵堂,风刮起来了,雨点儿落了下来,渐渐地,愈下愈大。雨水顺着我的成绺儿的头发流下来,我睁不开眼睛。我的绒衣湿透了,我的毛裤湿透了,雨,灌进我的棉靴里。刺骨的风刮过来,我觉得,我的手快捉不住车把了。我,哭了!实在走不动了,我就下车推着走一段儿,一想到再不骑上,天就黑了,就又上了车。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到了学校!进了屋,满腹的委屈不可遏制地爆发了!妹妹忙不迭地找衣服让我换上。父亲默默地听完了我所有的哭诉,他生了火,帮我烤衣服,火光映红父亲的脸,我分明看到了他的眼睛湿了。我的火气渐渐平息,看我渐渐平静下来了,父亲望着我说:人的一生,哪能一帆风顺呢?风风雨雨都要经历。在风雨中锻炼过,你才能渐渐变得坚强。我的父亲小学未毕业,但那天他说出的这番话让我终生受用!
在艰苦的岁月里,父亲咬紧牙关把我们兄妹四人先后带出来到城里求学。每个不回家的周末,父亲给我们五元钱让我们去洗澡,洗完澡去对面的图书馆看上半天书。每天写完作业,父亲在灯光下看我和妹妹写大字。如今想来,三十年前,父亲所做的一切是那么寻常,又是那么不平凡!正是艰苦岁月里父亲的远见卓识造就了今天的我们!我们兄妹都能自食其力,孝顺父母,姐弟和睦,家庭幸福。
回望那条路,初心不改。
谨以此篇,献给我即将过六十五岁生日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