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休息日的早晨依然早早醒来,因为不用做早餐,所以悠闲很多。听英语,看书,洗衣服,叫小主起床……
叫小主起床大概是最难的。上学日时,小主一般6:30起床。每次准时去叫她,她就迷迷糊糊地回答,“嗯,我醒了。”过了五分钟,没动静,再去叫她,就说,“再睡一分钟。”过五分钟还没动静,又去叫她,她说,“就睡最后一分钟。”……如此这般,左一分钟,右一分钟,小主总要拖到7点才起床。然后就是三口两口吃早餐,着急忙慌出门上学,还带着未消散的“下床气”。
到了休息日,叫小主起床就更难了。她知道可以理直气壮的睡懒觉,但是因为有很多的周末作业,又不能起得太晚,于是她总是把周末的闹铃设在7:30。可恨的是,她不知是如何设置的手机闹铃,总是间隔五分钟就响上三分钟,最后把全家人都闹醒了,她却还酣睡如泥,浑然不醒。
想我小时候也是如此让父母着急吧。上学日,总要懒床到最后一分钟。休息日,也是要睡到日上三竿。记得上初一时,班主任立了一条班规,每天找自己迟到的同学做值日。我妈也立了一条家规,不吃完早饭不给出门。于是,我就做了一学期的值日生。尽管如此,我每天还是要睡到最后一分钟起床,在老妈的看管下,吃完所有早餐出门,水到渠成地做了值日生。
赖床大概是很多孩子小时候都爱做的,许是平时上学太累,总是睡不饱;也许是管他三七二十一,我就是要睡到最后一分钟;最终还是因为年轻,觉好睡啊!
我的晨间日记都写完了,可是小主还在床上睡得正香。昨晚叮嘱我7:30叫醒她,而现在已经过了8:30……闹铃依然倔强地叫着,可她就是睡得岿然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