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就是优先为自己考虑。一切的罪恶都来自于人心的自私,有自私就会有赶来的贪欲,就会有自我的即时免罪。有人说自私种在了人的基因里,但人们总是用的不是时候,这么说,仿佛自私有用对的时候,可是我想不出来。除非自私这个词语足够可以被替换成一个完全的褒义词,否则,我认为,人们应当对自私保持高度的警惕。
我也认为,人是自私的发起者,不要推脱说是自私找上门来的。人,也不是被自私所胁迫的,而是人主动选择了它,甚至利用了它,最后,反而责怪它蒙蔽了自己。
自私不分你是文明人,野蛮人,精英,还是平民,即便你是大家口中的好人,也必须面对自私这个选项,而且在绝大部分时候,它是一个诱惑项,不是一道简单的是非题,所以,好人在上面栽跟头的例子太多了。
从头到尾,都能做到至明至君的人太少了,我想,超凡至圣就是用于形容这样的人吧。佛家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说一念成佛。如果人们能在人生的早期意识到这个道理,那么之前的糊涂,困顿,执念都能及时解脱,人生道路漫长,因而,年轻人的犯错是可以“不受谴责”的,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后半生去“至明至君”。曾国藩30岁了才下决心做圣人,和过去的混世告别,在这里算是一个恰当的例子吧。
我也常常想,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想做点特别的事情,事事违反世俗风气,违背自己受到的教育,以此来作为人生的纪念,作为将来的反思,这是否是一种可以理解的人生必然呢?
不过,我们却在滥用这种年轻“征信”。准确的说,我们自私过度了,也即贪欲过度了,不仅是为了金钱,权利,美色,也为了某些在我们自己看来更重要的价值,从而牺牲了其他的价值。赤裸裸的价值观固然可怕,却显得直白,而更可怕的是我们为了让自己始终占据精神的高峰,费尽心思虚构了一套看似很合理其实很荒诞的思想价值体系,用当下的流行话来说,叫既PUA自己,也PUA别人。
没有人愿意这么做,或者愿意这样坚持下去。可是,如果一个人的理性部分抵挡不住他内心的自私,那么迟早,他将不得不为这个自私,和它带来的烦扰、罪恶建立一个金色笼子般的世界,久而久之,他把自己也关了进去,从此就不知道怎么出来了。
我经历过一些上面的文字。我明白,我的自私,对我,对他人带来的伤害。我不想再沉迷其中,不想再造罪恶,所以,我誓言于下,以求自赎:“一切皆在于我,我愿以心身所得,用于人间一切有缘之心灵,为众生带来永恒的宁静和信心,为了重寻他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