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即指战国时期法家著名人物商鞅在秦国进行的两次政治改革。他的变法使秦国变得富强,为日后统一六国做了铺垫。商鞅在秦国内算是知名的大人物。但最后他却被秦惠王五马分尸,落个不得好死的结局。他因为变法而功成名变,也因为变法尸骨无存。商鞅变法有得有失,最终“失”大于得“得”。
先说商鞅变法中的“得”。起初商鞅指变法,目的就是造福百姓,富强国家,因此他变法中的“得”都是百姓得了。秦国以法家思想为主体。商鞅以法严厉管理百姓 ,十家为“十”五家为“伍”,有一家犯法,其余几家连从。不告为坏人腰斩,藏匿坏人施罚,告发坏人给赏。老百姓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平安无事,能吃饭饭的生活。平安就好,谁还会犯法?因此变法后秦国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平安无事,能吃饭饭的生活。平安就好,谁还会犯法?因此变法后秦国百姓之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生活安宁。也没有人会以受刑为代价私斗,所以百姓不敢为个人私利而私斗,连偏远的乡村也非常安定。
税收很重要:税赋重了百姓负担不起,税赋轻了国库又空。商鞅变法中有关税收的,一是家中有两个男丁及以上交双倍赋税,二是生产布帛粮食产量高者免税。这两条法令没有让百姓停止多生男娃的想法,而是让百姓努力劳作来免税。百姓不想交税,就要好好的劳作,结果导致秦国家家富裕,丰衣足食。
商鞅变法让百姓过上平安无事,能吃饱饭的生活,秦国百生都对变法称赞连连,但是这变法只悦纳了百姓。商鞅发布法令之前,怕百姓不同意,但是他没有考虑到贵族不同意的情况。
商鞅变法的“失”,就失在贵族方面。商鞅规定没有打过仗的贵族不是贵族,不能被列入贵族名册。因此不知有多少贵族被除名。没有被除名的贵族,按照等级规定,家仆、良田、美宅、侍妾也只能按等级来获得。贵族们不能像以往那样享乐,好乐西也不能全部占为己有。虽然史料没有记载,但是可以想到有很多贵族对商鞅怀恨在心。
商鞅这个人很看重法律,不管是谁犯法,哪怕是皇帝他也要指出来痛骂。新法被太子触犯,商鞅便要惩罚太子。由于太子是君主的儿子,商鞅不好罚他,商鞅变把太子的老师罚了,意为他们没有教好太子。也是大大的打了太子的脸。史料也没有记载当代太子有什么军功。按照商鞅的新法,太子殿也应该被从贵族(或者王族)名册上除名。太子本来就是反对新法的那些人之一,登基后觉着新法不错,不能废除,于是就把商鞅车裂泄愤。
商鞅变法的“得”造福了百姓。但他完全没有考虑贵族的利益,还侵犯了贵族的利益。因此倒致了他的灭亡。商鞅是成就了百姓,惹恼了贵族,摧毁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