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下关于塑造场景和营造画面感具体事例
描述一段婆婆喂养流浪猫的场景
1、简单描述这样:
吃完饭婆婆到楼下喂流浪猫
2、具体一点描述这样:
吃完饭,婆婆将食物收集好,并带着食物到楼下,婆婆将食物放在地上,几只猫围上来,吃了起来。
3、生动一点的描述这样:
吃完饭,婆婆细心地将食物收集好,小心地来到楼下,婆婆迅速打开袋子将食物放在地上,3只小猫飞快地围上来,开始了他们的晚餐。
比较1,2,3,我们发现,说清一件很简单,只需要时间、地点、人物、动作即可,
对于描述1,
时间(吃完饭)+人物(婆婆)+动作(到)+地点(楼下)+动作(喂流浪猫)
很正常地叙述一件事情,很清楚也非常生硬,没有感情,画面感不强。
我们来看描述2
吃完饭,婆婆将食物收集好,并带着食物到楼下,婆婆将食物放在地上,几只猫围上来,吃了起来。
读完描述2,大家脑中是不是有几个画面出来:收集食物的画面,拿着食物下楼的画面,放置食物的画面,小猫围上来的画面,小猫吃东西的画面。
如果要讲出画面来,就需要在动作描述上下点功夫。
我们再看描述3
吃完饭,婆婆细心地将食物收集好,小心地来到楼下,3只猫儿早就等在那里了,婆婆迅速地打开袋子将食物放在地上,3只小猫飞快地围上来,开始了他们的晚餐。
与描述2对比,描述3中不仅描述了场景还写出了感情,将婆婆对流浪锚的爱写了出来。
通过简单的比较,大家可能感觉到了不同,下面分享一下生动又有感情的描述,看塑造场景和营造画面感带来的神奇效果。
吃完饭,婆婆一想到楼下的小猫就又开始忙碌起来了,这3只黄色的小猫太可怜了,刚来这片小区时候,皮包骨头,估计是流浪了好久,多亏遇到婆婆,从此在小区附近安顿下来,每天吃完饭,婆婆都会细心地将小猫的食物收集好,然后再小心地来到楼下,3只猫儿已经习惯了等待,他们精确地知道婆婆什么时候会下来,每次都早早就等在那里了,看到婆婆下了楼,3只小猫飞快地围上来,喵喵叫着跟婆婆来到他们的“餐桌”附近,小眼睛紧紧地盯着袋子,婆婆迅速打开袋子将食物放在餐桌上,3只小猫大口哚哚,开始了他们的晚餐。
家长在给自己孩子描述的时候,请自己确认孩子基本认知情况,比如大小,颜色辨识、形状辨识,物品分类等情况,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