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学习是一座建筑,最底层的应该是什么呢?
我从《有效学习》中得到的结论是,认知。如果没有建立学习认知或者陷入错误的学习认知,掌握再多的方法,学再广,习再多,都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效学习》,至少交付了三个认知:
001 大脑是可塑的
002后天习得最重要
003 学习是苦的,是挣扎的,是需要不断试错的
由此得到:
001 所谓的“聪明”是大脑重塑
大脑通过学习塑造新系统
我们习得新技能的过程,即是大脑完全建立对这项技能的导航系统。回忆一下我们学习开车、游泳,莫不是如此。某一个瞬间,突然就会了。这个瞬间,就是大脑真正在脑中建立系统的时刻,也就是说通过学习可以重塑大脑。
大脑的能力远超我们的想象
大脑不是脆弱的小婴儿,它的能量被大大低估。你要相信,没有大脑学习不了的新知和技能。新知识会对大脑产生刺激,开始的阶段,大脑无法识别新知,当新知不断被重复的时候,大脑会自动产生“此事很重要”的信号,自动把这项任务作为重点处理对象。
002 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开始学习
人在学习时容易陷入一个大坑,“我都多少岁了,学不会这个”——下意识把年龄和学习挂钩。大脑的可塑性被极大的浪费,本是一个最高级别的人工智能系统,却被误认为是一个普通仓库。
如同我们的心是永远自由的一样,年龄、环境都不是停止学习的理由。
要相信自己的大脑,只要开始学习,不断练习,给大脑信号,习得是必然结果。
003 给学习过程打个预防针
人普遍缺少对学习的耐心,缺乏耐心的原因之一在于人们低估了学习的艰难。学习是一定要吃“苦”的,这种“苦”实际上一种不习惯、不熟悉,而这些是大脑建立新系统的必然过程。在开始学习之前,要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知道难受的原因,知道犯错是常态,专注于当下,专注于优化,才能让效率倍增。
这些内容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变。知道大脑是可以变的,建立学习的自信,预知学习的过程,你其实就找到了通向学习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