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故事的合集。整本故事的序幕和尾声已设定,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由每一段故事尽兴发挥。
故事自是生活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不同的故事总有雷同或截然不同的情节,但任何情节发展的推动力不外乎主动和被动两种因素。
主动性是内心情感自发的表现,为满足某种需求和欲望而主动去做。譬如心怀美好,就会自发主动的说美好的话、做美好的事。内心痴情(深爱和深情),就会自发主动的说痴情的话、做痴情的事。满足欲望(目标),也会自发主动的做事。只要有事可做,剧情自然会向前发展。
陷入矛盾中时,问题来了,不得不解决问题,这就有事可写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故事发展的被动性推动。
人生不正是如此吗?过段安稳日子,问题就出来了,解决问题后,恢复安稳的日子,过不了多久,新的问题又会出现。在曲折中蜿蜒前行,正是人生之路。
每条河都有自己的方向,所有的故事也都有结局。无论开端如何千奇百怪或平淡异常,结局也不外乎以下几种:令人伤感回味、独具审美意味的悲剧结局;折射人们追求美好情感意愿的,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戛然而止、含蓄隽永的留白式结局;石破天惊、撼人心魄的出人意料结局。
无论什么样的结局,也许给人这样那样的遗憾,但绝不是匪夷所思。事实上,每一段故事总能在前面的情节中找出蛛丝马迹,它们若草蛇灰线,隐于不言,细入无间。即小说中所谓铺垫、伏笔、照应。
如同抛出一枚硬币,落地时的正反面,看似偶然,其实是抛出力度和方向决定的必然。觉得偶然,不过是因果关系比较隐蔽、看不出来,但终归是有因才有果。这在哲学上叫做偶然决定必然的规律便是我们的传统观念因果循环。
所以你的故事想要什么样结局,不妨在行进中关注一下铺垫、伏笔等细节,这些细节都是极富强度的情感符号,它们极有可能左右结局。